牟林美国对俄罗斯的新方法,就是认知
今天,朋友推荐了一篇文章《美国准备用新方法瓦解俄罗斯社会》。朋友问:什么新方法?
朋友推荐的文章说:据俄罗斯卫星社报道,俄联邦安全会议副秘书奥列格·赫拉莫夫在接受《俄罗斯报》采访时说:“美国及其盟友准备调整他们的策略,同时考虑到对局势变化的评估,制定破环工作的新方法,以重塑俄罗斯人的认知。”为此,“华盛顿和伦敦吸引数学、信息安全、人类学和民族学、系统理论和系统分析、社会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领域的多学科专家团队。”
什么新方法呢?借此,答朋友问:这个新方法那就是“认知战”!
其实,这位俄联邦安全会议副秘书先生真的太后知后觉了,这个时候才意识到美国要对自己打认知战,还说“调整他们的策略”“准备用新方法”。俄罗斯对美国政府认知不足,这大概就是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进行得不太顺利的重要原因吧!
美国一直都在对全世界打认知战。当然,其重点对象是美国政府认为的“竞争对手”俄罗斯和中国。让许多人意想不到的是,还包括欧盟。而且美国对欧盟的认知战打得最成功、最彻底——几乎是零成本。
那么,什么是认知战呢?
众所周知,人类做任何一件事都存在感知、认知、决策、行动这四个阶段。一般来说,人们都认为博弈双方均是依据对方的决策来制定自己的对策的,所以会把情报收集的重点放在对方的决策上(比如获得对方的战略部署文本,使对方变得透明)。然而,比这更高明的手段是改变对方的认知,使得对方不知不觉地按照己方的意愿进行决策。即把博弈的攻防地点进行前置——从决策阶段前置到认知阶段甚至感知阶段(使对方对战局从感知到认知都是错误的)。要达到的效果是使对方按照己方的意图行动,使己方以最低成本获胜。
过去,由于受限于信息传输手段,这种认知战只在某种特殊的情形下才可以实施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如今,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通过各种信息平台发布足以改变对方的认知的海量信息已经成为现实,故认知战迅速成为当代战争的一种新形态。
认知战,可以定义为:改变对方的群体认知,使其自从乱阵脚进入到自毁模式甚至为己方所用,让己方低成本、零成本甚至负成本而达到战胜对方的目的的一种战略战术。
以俄乌冲突为表象的俄美博弈,美方对俄方、欧方和乌方分别采用的博弈模式就可以按成本划分为三类:
美国对乌克兰的认知战就是一种负成本模式,表面看美国军援乌克兰亿美元,事实上这是对俄美博弈的投入。对乌克兰而言不仅是今后的负债,还是让乌克兰人心甘情愿去为美国利益送死的诱饵。
美国对欧盟的认知战就是一种零成本模式,美国对欧几乎没有什么投入,结果却让欧盟以几乎自杀的方式支持美国对俄的战略,欧洲的资本和实业大量迁移美国,而自己却承受着巨大的能源危机。
美国对俄罗斯的认知战应该算一种低成本模式。俄乌博弈,按美国某前议员的话来说,仅用亿美元就买得了乌克兰做代理人为美国而战太划算了。美国花了亿,俄罗斯损失了多少呢?仅仅被美国以冻结名义抢走的都达到亿美元,更不用说战场上的消耗。
那么,对俄而言认知战具体指什么呢?赫拉莫夫说得好:“重塑俄罗斯人的认知”“瓦解俄罗斯社会”——美国政府通过大量的非政府组织渗透和舆论战,让俄罗斯人认为普京政府就是一个独裁专制政府,普京是一个侵略者,一个恶魔,他让俄罗斯士兵去做屠夫屠杀乌克兰人。俄罗斯必须推翻普京政府,一切听美国政府的指令,才能像科索沃、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阿富汗人那样得到“真正的民主自由”。俄乌冲突期间美国对俄的舆论战登峰造极,无非就是这个意思和这些内容。
其实,中国民众对此并不陌生。蒋介石统治时期美国政府实现了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蒋政权不过是美国控制和掠夺中国的工具。中国革命彻底地把帝国主义势力赶出中国大陆,从那时起美国政府就利用蒋政权在中国大陆的残留势力试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所用的方法之一就是认知战——塑造中国新一代二代三代的认知。说实话,美国差点就成功了。今天仍然活跃在网络媒体上的“公知“或“准公知”就是美国政府对华认知战的产物。
俄乌冲突为啥在中国引发激烈的舆论对抗?有人带节奏啊!谁呢?就是美国政府的NGO及其它收买了的人。不仅俄乌冲突,还有像安倍遇刺、女王逝世,这些与中国八杆子打不着的事件都可以在中国的网络舆论场掀起对战。更不用说,利用中国国内的某些偶发事件制造舆论,攻击中国政府了。美国的认知战的手法不外乎这几招:
第一,无中生有。说白了就是信口开河地造谣。比如,美国政府关于毫无根据的新疆强迫劳动的谣言,满世界地胡说八道,硬要在人权理事会上给中国扣上一顶侵犯人权的帽子。
第二,颠倒黑白。把本来是好事说成是坏事。当下,攻击最烈的一点就是中国的抗疫政策,渲染“动态清零”不仅拖累中国经济也拖累世界经济。不明真相的民众在公知带节奏下也吵吵闹闹,有的地方还发生抵触当地政府抗疫措施的事件。
第三,推波助澜。本来是一件通过调解就可以解决的人际矛盾,顶多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的矛盾,总要把它无限上纲,最后的目的无非是给当地政府泼上一大盆污水,比如成都49中事件。
第四,捕风捉影。没有的事可以无中生有,如果捕到一点点风声那还了得!那就仅凭一张嘴随心所欲地演绎,编辑出许多荒诞陆离的故事来,不断吸引舆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