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岛防空吃紧,俄军土法上马,铠甲防空
自4月14日“莫斯科”号巡洋舰被击沉后,俄黑海舰队的区域防空能力被大幅削弱,以至于在乌克兰空中力量在蛇岛海域的活动骤然活跃,乌军使用TB-2无人机接连打击俄军舰艇和直升机,甚至出动苏-27对岛上设施实施轰炸。
■在型后勤保障船“弗谢沃格德·博布罗夫”号舰体艉部,搭载有“铠甲”S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
5月12日,乌方宣称在蛇岛海域再次使用“海王星”导弹攻击了俄军型后勤保障船“弗谢沃格德·博布罗夫”号,致其起火,这一消息并未得到俄方确认。不过,从现场拍摄的视频中人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在俄舰的后甲板上停放着一辆“铠甲”S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结合此前蛇岛周边的战况,很可能是俄军为了加强辅助舰船的防空能力,来了个土法上马,陆炮上舰,作为权宜之计。
■在乌克兰战场上被俄军遗弃后被乌军缴获的“铠甲”S1型防空系统。
作为目前俄军现役最新型弹炮合一防空系统,“铠甲”系列此前在叙利亚战场上就表现不佳,而在俄乌战场上也战绩不彰,反而出现了遭乌军炮火打击,被抛弃在路边的尴尬一幕。“铠甲”到底能不能充当俄军抵御空袭的“铠甲”?本文就来一探究竟。
铸甲二十年
“铠甲”系统的研发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鉴于北约阵营大量精确制导武器的入役,苏军高层对己方要地设施的防空态势深感担忧,需要一款性能优越的近程防空系统完善要地防空体系,为诸如综合指挥所、战略导弹发射场、远程防空导弹发射阵地以及重要的民用设施等高价值目标提供贴身保护,同时具备优良的机动性,也能兼顾随行野战防空任务。
■参加年胜利阅兵式的“通古斯卡”弹炮合一防空系统。
最初,苏军寄希望于年开始服役的“通古斯卡”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认为经过简单改造升级就可承担要地防空任务,然而“通古斯卡”系统高达34吨的重量、万美元的高昂单价让苏军颇感踌躇,而且履带式底盘的优秀越野能力在相对静态的要地防空任务中也显得浪费。经过综合考虑,苏军还是向图拉仪器设计局在“通古斯卡”基础上研发一款相对廉价的要地防空弹炮合一系统,这就是“铠甲”系统的由来。
■年推出的“铠甲”样车,使用抛物面天线搜索雷达,选择乌拉尔卡车底盘。
当苏联解体时,“铠甲”系统还停留在绘图板上,直到年才完成原型车,之后又推出比较成熟的“铠甲”S型,然而当时的俄军正处在解体后的混乱时期,军饷都没着落,无力购买昂贵的近防系统,研发部门只能继续进行改进,最终俄军在财政状况好转后于年决定列装“铠甲”S1型,此时距离研发立项已经过去了20年时光,可谓铸甲二十载,相比“通古斯卡”的造价,“铠甲”只是略微便宜些,但仍高达万美元!截至年俄空天军才采购了50台,俄海军装备了18套舰载型,而出口数量则是自用数量的数倍之多,主要用于创汇赚钱。
■俄军装备的自用型“铠甲”S1型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年正式列装。
弹炮齐开花俄军自用版“铠甲”S1,选择BAZ型8×8轮式卡车底盘,有效载荷达23吨,装备有一台输出功率达马力发动机,公路时速达9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千米,车组成员为3人。
■“铠甲”S1型防空系统的性能图解,注意上方展示了装备微型防空导弹的状态。
“铠甲”S1的武器和火控系统整合在后部车厢顶部的转塔上,在转塔后部安装一台费尔佐-NIIR公司的IRS1固态三坐标搜索雷达,天线形状呈矩形,工作在S波段,全向扫描一周用时2~4秒,可同时跟踪20个目标,对小型高速目标的探测距离为20千米,对典型空中目标为50千米。武器转塔前部为一台IRS2-1E跟踪指示雷达,工作在K波段,可同时为火炮跟踪3个目标,为导弹跟踪4个目标,依照目标雷达反射面积的不同,最大探测距离在7~24千米之间。在武器转塔顶部还安装一台10ESI-E光电瞄准仪,具备电视、红外、热成像仪三种工作模式,主要测算导弹与目标的角度,或是在雷达受到强电磁干扰无法工作时引导导弹拦截来袭目标。
■“铠甲”S1型防空系统武器转塔近景,共有12具导弹发射筒和2门30毫米机关炮。
“铠甲”S1型的武器系统延续了“通古斯卡”的布局,12具防空导弹发射筒以6具一组分列转塔左右外侧,3具一组可以独立仰俯,2门30毫米机关炮位于转塔左右内侧。“铠甲”S1型配备的近程防空导弹型号为57E6YE型,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全重94千克,战斗部重20千克,射程为1.2~20千米,最大射高达15千米,最大速度达3.8马赫。“铠甲”S1还装备2门2A38M型30毫米机关炮,射程在0.2~4千米,最大射高3千米,携弹量1发,单管射速可达2发/分,可在短时间内编织出一道密集火网,作为最后的防御手段。在年,俄军又接受了改进的“铠甲”S2型,主要变化是搜索雷达换装为RPS-3型无源相控阵雷达,工作在S波段,以提高对小型高速目标的发现概率,引导弹炮系统快速应对。
■“铠甲”S1型防空系统发射近程防空导弹的瞬间,从第一视角拍摄。
■“铠甲”S1型防空系统的操纵舱被的主控台,使用两台大型显示器呈现目标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在“铠甲”S1型基础上还发展出多种衍生型号,包括极地型、履带型、拖挂牵引型、舰载型等等,以适应不同平台和多样的使用环境。
■“铠甲”业已发展出多个子系统,如履带版、舰载版、北极版本等。
战场经锤炼“铠甲”S1型服役后,很快就迎来了战场首秀。年9月,俄罗斯宣布介入叙利亚内战,支持阿萨德政权抵御来自恐怖组织和国内反对派的双重攻击,“铠甲”S1型也被派往中东战场,保护俄军基地及其他重要目标。
在实战中,“铠甲”系统发挥出相当的作用,据报道在年就击落了18个空中目标,包括无人机、火箭弹和利用煤气罐改装的迫击炮弹等,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缺陷,蒙受战损,比如在年3月由土耳其军方发动的“春天之盾”行动中,土军宣称至少有8台“铠甲”系统被TB-2无人机定点清除,而在利比亚内战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罪魁祸首依然是TB-2,可见“铠甲”在应对无人机方面仍力有不逮。针对战场经验,俄研发机构旋即进行升级改进,推出了“铠甲”SM型。
■年部署在叙利亚拉塔基亚空军基地的“铠甲”S1型防空系统,背景中可见S-远程防空导弹。
相较之前的版本,“铠甲”SM可谓改头换面。首先,底盘更换为卡玛兹型“台风”轮式8×8高机动越野卡车底盘,整体长度缩短,采用高强度钢材制造,并在驾驶室四周敷设防护装甲,提高了地形适应能力和生存性。
为了提高对小型低可探测性目标的发现打击能力,“铠甲”SM将搜索雷达升级为单面相控阵雷达,最大探测距离延伸至70~75千米,交战距离扩展至20~40千米,可以同时追踪个以上的目标,此外还在武器转塔中部上方增设了一套前视红外光电系统,以此保障雷达系统在强干扰情况下仍能对各种来袭目标实施打击。
■全新升级的“铠甲”SM型,车体中部上方即为单面相控阵雷达。
在武器系统方面,“铠甲”SM装备经过升级改进的57E6E型近程防空导弹,该弹可拦截最大飞行速度达米/秒的目标,但射程和射高俄方尚未公布。此外,“铠甲”SM还能搭载一种名为“钉子”的微型导弹,该弹全长在2.2~2.5米之间,弹径仅为0.07米,最大射程为10千米,由于尺寸小巧,使得“铠甲”SM的导弹基数由12枚跃升至48枚,增强了全系统应对多目标饱和攻击的能力,弥补57E6E防空导弹在至近距离上的防御空白。总之,按照俄方说法,“铠甲”SM不仅能对空中典型目标发起致命一击,也能对小型高速目标形成有效杀伤,综合效用远胜此前的“铠甲”系列各版本。
■在某次阅兵式中集体亮相的“铠甲”车族,最前方是SM型,接着是S1型,最后是极地型。
试刃会有时
尽管坊间对“铠甲”S1型在俄乌战争的总体表现持乐观态度,多有褒奖之词。可从俄国防部战绩公布及多方消息源报道来看,“铠甲”S1在俄乌战场上的实际表现实在不敢恭维,比如在3月中旬,乌军针对赫尔松机场的打击行动,以及4月初乌军动用直升机空袭俄境内石油设施等事件可以看出,“铠甲”S1在传统领域,即对于空中典型目标的打击上,可谓疲态尽显,至于在反无人机领域的表现也就可想而知了。在陆地战场尚且如此,俄黑海舰队直接将陆用版“铠甲”搬上摇摆不定的舰船甲板上,其作战效能就更加难以指望了,估计只能起到心理安慰作用。
■在俄乌战场上被乌军缴获的“铠甲”S1型防空系统。
要想挽回颜面,俄军只有将“铠甲”SM投入实战,但至今这种最新版本并未出现在俄乌战场上,笔者猜测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缺钱。“铠甲”SM运用有多项先进技术,比如新型单面相控阵雷达和“钉子”微型导弹等,它们的批量生产与后续列装除了与俄军的作战需求相关联外,最直接的因素还是俄国防部的采购经费是否能快速到位。
■使用30毫米机关炮进行平射的“铠甲”S1型防空系统。
当然,对于每一件武器装备而言,都没有尽善尽美一说,有所长就必有所短,因此如何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就成为目前俄军“铠甲”部队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同时,“铠甲”SM型也应该尽快开赴前线接受实战检验,毕竟像俄乌战争这般的全方位高烈度的作战环境,对于测试“铠甲”SM的各项技战术指标可谓是得天独厚!战场就是最好的试验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