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锅婆婆25年不挂牌,一碗砂锅1000元

“来者都是客,但你们我不招待!”

没有豪车就没资格踏入,砂锅店25年不挂招牌,从不招待农民工和学生。

破旧的店铺里摆满了茅台、五粮液等好酒,两三个人吃饭随随便便都得块钱。

此店究竟有何魅力能吸引如此多人?难道老板歧视农民工与学生?为何从不招待他们?

砂锅里的味道

这家砂锅店位于武汉某条小巷,以叙利亚风情为主题,墙上挂满老照片和各式砂锅,和当年商队在丝绸之路上使用的一些工具。

老板曾是普通打工者,后来创业成功,许多顾客爱这里的美食,也爱这里的小故事。

老板每天最忙的时候,就是傍晚六点左右,这时候菜品的原材料都送到了,他需要用这些高级食材像野生甲鱼、刺山鸡、菌汤牛肉等,现场制作出精致的菜品。

其自始至终都强调每一种菜品都必须现做现卖,绝不预做半成品,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这些顶级食材原汁原味的鲜美。

每当锅盖一掀开,满屋总能铺满诱人的香气,而存放了名酒茅台五粮液的吧台,为用餐增添风味。

尽管味道确实非常鲜美,但价格也相对昂贵,平常人不一定会常来光顾。

当然,老板的砂锅也并非人人都吃得起,他在本地有一家砂锅工厂,生产大众化的各种砂锅产品。

这些砂锅售价只有他店里的十分之一左右,深受普通老百姓的喜爱,通过两种不同的产品线,老板希望自己的砂锅能照顾到不同消费力的客户群。

砂锅承载的不仅是食物原汁原味的美味,也是匠人对生活及手艺的热忱与付出,老板用他独特的方式,将这份精神融入砂锅,再传递给每一位顾客。

更让人诧异的是,老板一度拒绝民工和学生入内就餐,引发外界广泛争议,有人谴责其歧视弱势群体,也有人认为其或许用心良苦。

老板自己当年就是一个普通工人,深知吃苦耐劳的意义,曾有一位常客带着疑惑提问,老板便滔滔不绝讲起往事。

她小时候家境贫寒,上学要打零工,长大后跟着人去外地打工,日子艰苦但开心快乐,遇到好心人帮助。

后来凭借勤劳和毅力有了自己的事业,便立志回报社会,尤其关心基层打工群体。

老板的砂锅里,不仅有美味佳肴,更是她那颗温暖善良的心,每一个食客,也因特殊“拒绝”而思考尊重劳动的意义。

“满店茅台、五粮液”——不接待民工与学生的原因!

王阿姨是这家店的老板,一个60开外的矮胖老太太,她脸上总是挂着和蔼的笑容,但任谁也不会把这样一个市井中的老太太,与高档美食联系起来。

更何况,她的店面实在太普通,装修简陋到有点破败的地步,与她身上价值不菲的金项链形成了鲜明对比,这让很多人都对这家店的性价比产生了怀疑。

入夜时分,一群西装革履的成功人士推门而入,他们直奔老太太身后那面墙而去,那面墙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上百个茅台、五粮液等名酒空瓶。

王阿姨解释道:“这都是前些天某公司董事长来吃饭时带来的”,“他家私酿的酒味道还不错”,原来,这些空酒瓶都是客户自带的贵酒。

凭着料理的绝活,老太太在食客中打造出了极高的口碑,她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对食材的挑剔。

所有的肉禽类食材她都要从武当山脚下的养殖场进货,那里的鸡鸭鹅是完全散养的,吃的是天然谷物,所以肉质劲道十足。

此外她还会采购野生鱼类,例如凶狠的野生甲鱼和黄鳝,有一次,她拿出一只甲鱼在食客面前展示。

王阿姨向它嘴里一插筷子,结果“咔嚓”一声筷子就断了,可见野生食材的生命力和咬合力是何等惊人。

王阿姨透露,她的食材价格不菲,菜肴自然也昂贵,但她从不做任何折扣优惠,因为她坚持不使用廉价的替代品。

她甚至不放什么特殊的调料,尽量保留食材本来的鲜美,比如她推荐的黄鳝烹饪诀窍就是简单地煮熟,最大程度突出鳝肉的鲜甜。

尽管菜价高昂,王阿姨从不刻意拒绝任何食客,她认为农民工辛苦赚来的血汗钱不应该被她轻易赚去,学生的生活费也是家长的心血,她实在不忍心让他们在这里挥霍一空。

她宁愿少赚点,也要守着一颗善良仁慈的心。

没想到这家看似简陋的小店,经营至今25年从未打折扣,依旧坚持原则,王阿姨的食材讲究,烹饪技艺更是过人。

正因为她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己的理念,这家店才会在业界享有如此盛誉,也许我们不能因为表象判断一家店的好坏,王阿姨的砂锅店就是最好的例子。

无论外表多么朴实无奇,她那颗善良的心和对美食的执着追求,已经使她跻身于精致的位置。

餐厅“平等待人”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这是正常的,比如不同的职业和地位,都代表着各自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

然而,职业和身份的差异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因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

没有一种职业是可有可无的,我们享受的现代生活设施,有赖于城市建设者的劳动,稳定的粮食供给,有赖于农民的辛勤耕作。

整洁舒适的城市环境,有赖于环卫工人的服务,他们看似低微的身份,却承担了不可替代的责任。

当然,不同职业之间收入和社会地位存在差异,这是事实,但这绝不是认定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因为每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独特而不可替代的角色,这一点远比收入和地位来得更加本质。

武汉砂锅店禁止农民工和学生堂食,很可能是基于同理心,我们都知道,他们来之不易的收入必定全部用于生活。

因此,老板出于无法平等待遇的考虑而拒绝他们堂食,实则是一种关怀。

其实,平等待遇的内在精神,并不是要求所有人受到百分百相同的对待,相反,它更多地体现在基于理解和同情心,对不同群体的特殊处境给予必要的体谅。

就像那家砂锅店老板,她们深知农民工和学生们辛苦挣来的钱,是要供养家庭和学习的。

因此出于照顾他们感受,而采取特殊政策,限制他们的消费,这反过来看,也是一种平等待遇。

当然,这里也会引发争议,有人认为这恰恰是一种差别待遇,但我们需要明确,所谓的“差别待遇”,其负面含义在于它源于对某些群体的偏见和歧视。

然而这家砂锅店的举措,显然是出于好意,很难说它属于“差别待遇”的范围。

在当今社会,不同群体之间常会产生误解和隔阂,其根源在于彼此不了解对方的处境。

比如,我们很难真正体会到农民工群体的生活状态,他们也难以理解服务业老板的种种考量,这种疏远感会导致偏见和歧视的生成。

如果我们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多少会减少误解。

比如这家砂锅店老板,她们可能曾经也面临过类似的经历,深知积少成多的道理,所以才会采取特殊政策,这其实是在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平等待遇”的真谛,并不在于所有人一概而论,而是要考虑到不同群体的特殊性,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各不相同,面临的问题也千差万别。

所以,理解和设身处地很重要,这是消除偏见、实现真正平等待遇的基础。

通过这件事,我们看到,平等待遇的内涵远不止是表面形式,更包含理解、同情和设身处地的情怀。

希望这可以成为我们认识社会不同群体,学会用心对待每一个人的契机。

武汉这家“砂锅传奇”,虽然看起来平凡无奇,但却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这里的砂锅,不仅味道美,而且价格合理,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而那些对这家餐馆提出质疑的人,也希望他们能够尝试一下这里的砂锅,相信他们会喜欢上这里的砂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95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