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中国人给叙利亚难民当老师的90
编者按:李永花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教育改变命运”的案例。从青海贫困山区的小村庄考上北京大学,在外人眼里,她是不折不扣的“学霸”。然而,这段求学经历却异常艰辛,她几度在辍学的边缘徘徊。在她的求学路上,“春蕾计划”是一个温暖而有力的注脚,将她带出闭塞的小山村,摆脱“女子不如男”的刻板印象,走到更广阔、更自由的天地中。也让她坚信教育的力量,如同微光,但足以照亮黑暗。
央广网杭州9月27日消息(记者孙冰洁张凯航)9月末的杭州,刚刚褪去暑热,天高云淡。位于城西的浙江外国语学院校园里,新学期刚刚开始,走在校园的林荫路上,能闻到风中偶尔飘来的桂花香,带着一丝清甜,在这样的季节里开始人生新的一章,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希望、幸福这些美好的词汇。新晋教师李永花的新生活就从这里开始了。
刚过去的这个夏天,这个90后姑娘正式成为了这所年轻高校土耳其语系的一名教师,实现了自小以来的教师梦。对于很多人来说,稳定、体面的大学教师都是一份颇具吸引力的工作,而对于这个从西北偏远山区走出来的女孩来说,其背后承载的意义似乎更为复杂,只有她知道,走到今天这一步,她经历了怎样的曲折、付出了多少努力。
因为,对于她和她的同伴来说,上学从来都不是一道必选题。
浙江杭州,李永花在浙江外国语学院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记者张凯航摄)
一波三折的求学路
李永花说:“你们可能经常听到‘西北偏远落后地区’这种说法,但对于究竟落后到什么程度可能缺乏具体的感受。毫不夸张地说,我上小学时,我们家连不到一百块的学费都拿不出来。”
青海省民和县甘沟乡民族村,是李永花的出生地,她在这里度过了十几年的时光。村子很小,只有二十几户人家,周围的十几个自然村共用一个小学。小学在山顶,李永花的家位于山脚,每天上学要走40多分钟的山路。
民族村是一个典型的回族村落,村民世代务农,民风淳朴,但彼时观念保守,重男轻女思想极盛,绝大多数家庭不会对女孩有过多的教育投入。对于当地的大部分女孩来说,小学三年级是一个分水岭,95%的女孩在读完三年级后会纷纷辍学,回家帮忙干农活、操持家务,等长到一定年纪后,等待嫁人。比李永花只年长两岁的姐姐就是这条既定轨迹上的一员。
与之相比,李永花是为数不多的“脱轨者”。事实上,在她上三年级时,同样面临了“辍学”的考验。幸运的是,一项名为“春蕾计划”的援助项目选中了她所在的班级,将她从辍学的边缘拉了回来。
这是一项在全国妇联指导下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并组织的儿童公益项目,自年开始实施,旨在通过发动社会力量,资助贫困地区失辍学女童继续学业,同时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辅助国家发展儿童少年教育福利事业。
靠着这项援助,她顺利地读完了小学,并在中学时随跑货车的父亲举家搬到了格尔木市。
格尔木虽是一座小城,但与此前信息封闭的农村相比,城市生活给李永花带来了新的体验。远离了家务和农活的束缚,她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更明显的感受是,她从自己的老师身上,看到了女性走出家庭、拥有事业的可能。到中考时,她以不错的成绩考进了当地高中的重点班。
但辍学的阴影并没有就此消散。在中考后的那个暑假,执掌财政大权的父亲明确地告诉她:不会再继续供她读高中。
那是李永花记忆中一个异常灰暗的暑假,每天没有心思梳洗,起床后就待在家中的角落里,偷偷哭泣。母亲心疼,背着父亲偷偷拿出自己积攒的私房钱塞给女儿,让她赶在报名截止前交了钱,获得了一学期的学习机会。
那好不容易争取的一学期里,李永花比以前更专注、更努力,她在学习上的潜力也在这段时间充分显露,到这一学期末,她的成绩已经名列年级第一。
但这并没有改变父亲的意志,半年过去,“约法三章”的时间到了,这一次,父亲说什么也不让李永花继续念书。
“家里条件当然不宽裕,但跟经济上的负担相比,我觉得最难撼动的还是那种重男轻女的思想,太根深蒂固了,女子无才便是德。”
对自己可能的命运,李永花并非没有预知。从小学到中学,与她在求学之路上一路同行的女生越来越少,初中时,全年级学习最好的一位女生辍学,到最后,原本四十多人的课堂上,女生只有寥寥数人。
这一次,是高中班主任不厌其烦地到家中劝说,才最终让父亲有所松动,最后达成的协议是:父亲供李永花念到高三,高考必须考上一本,如果达不到,高中毕业后立即回家操持家务,一年后嫁人。
成为一名家庭主妇对于李永花毫无诱惑,她从很早就发现了自己在家事上的“不灵通”,年龄相差无几的姐姐很小就能洗衣做饭,而自己第一次做饭,就烧了家里的一口锅。
她有些自嘲地说:“我可能就不是贤妻良母的那块料,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
机遇似乎也垂青她的努力,高中毕业那年,李永花以青海省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
北大的录取,无论是在李永花家内部还是当地,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此之前,她所在的高中已经有四五年没有出过一个北大状元。
更重要的是,在这场与父亲、与传统观念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她最终以一个胜者的姿态赢得了话语权,就此改变了父亲“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看法。她笑谈考上北大后,自己在家中的地位直线上升,犹如“翻身农奴把歌唱”。
微光照亮黑暗
对于很多学子来说,考上北大无异于是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但之后的经历却让李永花相信,与高光时刻相比,黑暗中的微光更值得铭记。
这些微光曾经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她的生命里,如今,她更想用这些微光来照亮别人的路。
在国家顶级学府求学的经历,赋予李永花更宽广的视界和更强大的思考力。大学期间,在学业之外,她一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