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诞生地,为什么只发生在中国苏美尔
为什么世界财富和权力集中于欧洲、东亚和北美?
为什么是欧亚大陆人征服、赶走或大批杀死印第安人、澳大利亚人和非洲人,而不是相反?
为什么到公元年,不同大陆之间的文明有的已经开始步入工业时代,有的还是使用石器的农业社会,甚至更有些还是靠狩猎采集为生?
前文链接如下:
为什么粮食诞生地只发生在中国、新月沃地和南北美洲?
继续上文分享美国作家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以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另类阐释和不一样的独特审视告诉你“为什么不同大陆上的发展速度如此不同?”
钢铁厂从粮食到枪炮、病菌与钢铁
近代世界史虽然冲突和战争不断,但这些其实都不能算是人类的主要杀手,真正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其实是各种流行性传染病。
比如天花、疟疾、麻疹、霍乱、鼠疫、流行性感冒等,这些传染病菌都是从动物携带的病菌演化后使人类感染的,而后又仅局限于人类本身之间的传播,人类历史上因病菌造成的伤亡数以亿计。
最典型最不为人所熟知的就是新旧大陆碰撞所造成的。
据悉,美洲大陆被发现后,欧亚大陆的病菌致死的印第安人和其他非欧亚大陆民族,比欧亚大陆的枪炮或钢铁武器带来的要多得多。
欧洲人带过来的病毒种类数不胜数,比如,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白喉、疟疾、百日咳、肺结核、和黄热病等十几种主要传染病,而且每一种都争先恐后地要做印第安人杀手的头把交椅。
近95%的美洲土著都死于由欧洲人自身免疫但携带的各类病毒所造成的毁灭性瘟疫。
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美洲大陆人口有近1亿,人口比例占据着当时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这组数据可能刷新了很多人的认知,因为就算是作者在其年轻时小学生当时受到的教育都是说:整个北美洲当时只有大约w印第安人,貌似其征服的只是空无所有的新大陆,极致淡化自己的暴力、血腥和罪恶。
为什么新大陆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对等的可以针对欧洲征服者的病菌存在?
为什么新旧大陆碰撞时的病菌入侵是单向的?
为什么这些病菌会诞生?
农业革命的出现是传染病诞生的开端。
农业让人类慢慢从狩猎采集社会转变成定居模式,人口密度随之逐渐增高,驯化和养殖的动植物也越来越多。人类主要的流行病又大都从动物原病转化而来,而农业带来了这种可能性和机会。
那么病菌从动物到人的转化到底经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病毒的来源大都是我们饲养的宠物或者家禽,这些和我们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接触。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美洲大陆上没有针对入侵的欧洲人的病菌存在,因为美洲大陆被驯化和饲养的动物相比欧洲少得可怜。同时其稠密人口的城市化进程比欧洲大陆慢得多。
第二阶段:动物的病原体在饲养的过程中,逐渐演化到可以直接在人群中传播。
第三阶段:感染这些病原体的人类成了其宿主,但此时的影响还有限,毕竟人类自身原本携带的病原体就很多,不是每个都能变异爆发和导致大规模流行病。
第四阶段:携带的多种病原体中的某几类在不断地自然选择、变异求生存中,发展出了只在人类中传播的独有的流行病,并演化出一些花招加速其生存和传播,比如直接或者间接的身体接触传播、人和人之间的喷嚏唾沫传播等,毕竟病菌不像一般动物可以自己行走和飞翔。
演化“成功”的这些病菌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高传播性,可以从一个受感染的人迅速而高效的传播给别人,并导致大规模感染;
它们都是“急性病”,在很短的时间内致死或者康复;
使康复的人群自我产生了抗体,一般再也不用担心再次感染;
流行病往往也只在人类中传播,并不会感染其他动物;
城市的出现,更加速了传染病的发展,要知道现如今的我们所生活的城市的卫生条件比以往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但我们仍然躲不过病菌,更不用说现代城市出现前的欧洲那种卫生条件糟糕透顶的且人口稠密的城市。
这一切在欧亚大陆不断地自我发展了几千上万年,在欧洲大陆诞生的病毒种类数不胜数,像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白喉、疟疾、百日咳、肺结核、黄热病等前文提到的十几种主要病菌。
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在上文提到的粮食生产和传播中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两个大陆本土病菌发展的不对等、个体免疫的不对等,致使新旧大陆的碰撞以悲剧收尾。
值得一提的是,为什么欧洲人瓜分新大陆近年后,对非洲大部分地区和新几内亚的殖民瓜分才宣告完成?
原因也是因为病菌。这些地区在欧洲人殖民前,已经存在了流行性病菌,比如疟疾、霍乱和黄热病等,对欧洲人殖民热带地区造成了极大的最大障碍。
对新大陆来说单向的病菌传播,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却是双向的,具体的缘由新几内亚和非洲并不像新大陆那样白纸一样。
除病菌外,还有三组产生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直接动力:文字、技术和行政体系。
甲骨文粮食生产到文字
发明文字的地区是各自地域中粮食生产出现最早的地方。
如今的我们语言和文字虽然多得数不胜数,但是独立诞生文字的发源地可能只有四个,包括苏美尔文明、中美洲、埃及和中国,其余地区的文字可能仅是在这些早期文明文字的影响下诞生的。
自己独立发明出的文字之所以这么早,是因为文字和发音系统的发明及其困难。
再者也是因为最早发明的文字通过传播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其余地区的文字发明,这和“抢先驯化现象”是一个道理。
文字发源地在往别处传播时的形式有两种极端
一个是”蓝图复制“,即是拿着已有的文字或者发音模板进行再创造;
一个是”思想传播“,就是说没有文字的社会在思想意识上知道了文字的作用、结果和好处后,因为缺乏蓝图或者难以直接采纳,而开始自己着手发明独立的文字。
文字的传播同粮食一样受地理条件和大陆轴向影响,粮食的传播也带来了文字的传播。与粮食传播不同的是,文字是可以通过”思想传播“的,哪怕没有实物也能随着人口的迁移而被发明。
如今的几百种字母(包括我们所熟悉的英文字母),追本朔源都是来自现代叙利亚到西奈半岛这个地区说闪语的民族。
早期的文字并不能完全表意,用途有限且掌握者也少,我们可能会想为什么不在自己的文明中去推广文字?
因为在等级分明的古代,其文字的主要功能和目的都是出于”方便对别人的奴役“的意识,是统治者专属,非专职人员使用文字那都是文字发明很久以后的事情。
文字带来知识、传承并推动文明的不断往前,也是现代文明的征服手段,同武器、病菌和集中统一的行政组织并驾齐驱。
蒸汽火车粮食生产对技术创新
粮食生产和传播后,不再是每个人都需要去为了粮食而自给自足,因此慢慢诞生了专职技术人和手工艺人等,他们可以通过专职而交换到粮食生产者的食物,不再需要靠自己种植粮食养活自己。
专职技术人员和手工艺人可以专注于他们自己的新的事业,并通过不断地发明创造来推进技术的发展。
从最初的发明创造开始到后期,许多或者说大多数发明都是一些被好奇心驱使的人或者喜欢动手修修补补的人搞出来的。
不像现在专门为了某一个行业或者需求而有针对性地创造,如今的这种有针对性的创造让我们形成了一种“需求是发明之母”的意识。可是在以前,可能都并不存在对它们产品的需求,仅仅只是被好奇心所驱动,换句话说“发明是需要之母”可能会更合适。
农业社会慢慢成熟后,新发明必然是当时社会自我催化的一部分,因为已经有了文字对技术创新的累积,后世的发明创造也都是基于累积的这个“巨人的肩膀之上”,没有完全的独立一说。
我们可以试想下,如果某些天才发明家不是在某个时候出生在某个地方,世界的广泛模式会不会因此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很清楚:从来没有这样的人。所有公认的著名的发明家都有一些有本领的前人和后人,哪怕爱迪生、瓦特等的发明都只是对前人的东西的改进,并不是完全独立诞生的创意和发明。
所以,技术的发展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并不是孤立的英雄主义,就像牛顿说的“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他的谦逊之词。
有了技术创新还不够,你还需要去传播、推广和应用,不然没有哪一项创新会被人所铭记。技术的创新到实际的为文明所接受和应用中间总是隔着漫长的距离,那么是什么影响着社会对发明的接受程度?
第一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的相对经济利益。
第二是社会价值和声望。
第三因素是是否符合既得利益。
第四是新技术的优点是能够很容易地看到。
我们一直铭记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耻辱,被西方坚船利炮轰开国门并签署了中国第一个屈辱的《南京条约》后的清朝,对于西方技术的创新却仍全无采纳的倾向,实行依旧是文化上的闭关锁国政策。
个中原因应该归纳出第五点因素,那就是“现有体制和思想的桎梏”。
战争粮食生产对行政体系
粮食生产使得民众开始定居并变得稠密,农民能够养活政治家,脱离了采集狩猎时期的相对平等主义,从而诞生了酋长、国王和官员等。
同样也催生了行政体系,这不但对管理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领地至关重要,同时对维持常备军、派遣探险舰队和组织征服战争也至关重要。
没有农业也就没有人口,没有人口也就没有经济,没有经济也就无从谈起政治,没有政治也就没有军事。
人类的历史上因为粮食和人口的不同,其社会结构大致可以划分成四个阶段:
族群,由几十人有着血缘和婚姻关系的人组成,无固定居所大多以狩猎采集为生,主要是农业革命诞生前的社会模式,他们的相处和管理纯粹就是靠着人际关系在维系,并无制度上的等级制度。
部落,由几百人的有固定居住地的,由多个得到正式承认的称为“氏族”的亲属团体组成。其诞生于年农业革命之后,最开始出现在中东的新月沃地。没有正式的制度上的行政体系。
酋长/首领管辖地,人口几千到几万人不等,比部落人口多得多,酋长的地位是被正式赋予公认的,且一般都是世袭制是权力的中心。
国家,人口至少5w以上复杂社会,通过族群间的、部落间的、酋长管辖地间的兼并和征服诞生。有成熟的行政管理系统,且内部分工明确,法律、法制对于人口众多的国家也越来越完善。
国家的起源有一种最为人所熟悉的理论,出自法国哲学家卢梭,“国家是按照一种社会契约来组成的,人们在计算自身利益时做出了理性的决定,一致同意它们的经济情况在国家中会比在较简单的社会中更好,因而自愿地废除他们的较简单社会。”
公元15世纪左右,全世界土地被用边界线划分成不同国家(地缘政治国家)的比例还不到全陆地面积的20%,此时的欧洲仍然分裂成0个独立的小国,虽然王国众多但是占地面积均不大。
酋长管辖地仍然普遍存在于美国东部的广大地区,南美洲、中美洲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广大地区以及整个波利尼西亚地区。
为什么国家能够诞生复杂的完备的行政体系?
人口的增加,使共同决策需加以组织并使之置于完备的行政体系之下;
任何社会都需要有在其成员之间转移财货的手段,不管是直接通过货币还是财货再分配,都需要集体拥有完备的行政系统;
最重要的一点是解决“没有亲属关系的陌生人之间的冲突问题”。
一个20人组成的族群内部两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只有(19+1)*19/2=,如果人数是人则结果是.9万个组合,任何一个组合如果不加以约束都可能发生冲突导致内乱使集体崩碎。
所以几千人的社会如果没有完备的行政体系支撑都难以为继,更遑论现如今人口以百万计数的人类国家。
《人类简史》一书中有说到,研究发现没有行政体系下人类社会最大规模是人,这人组成的社会完全可以靠相互间的人际关系得以维系。结合本书的算法,我们可以知道人类间的互动关系数到达1万种已是人类无政府状态下的极限。
结语
论述了这么多方方面面的点,都是为了解释最初的那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不同大陆上人类以如此不同的速度发展呢?
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就是:不同民族的历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其原因是民族环境的差异,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学上的差异。
不同民族之间,在生物学概念上存在差异在迄今为止,不管是心理学家还是生物学家所做的所有努力中,都未能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这一点。智商测试纯属扯淡,这验证只是人类出生后通过学习所形成的逻辑和思维能力,完全不是“天生智力”。
不同人类社会地理环境差异可以归结为四类:
第一类,各大陆在可以用作驯化的起始物种的野生动植物品种方面的差异;
第二类,影响传播和迁移速度的差异;
第三类,影响大陆之间传播速度的差异;
第四类,各大陆之间在面积和人口总数方面的差异;
历史的研究原本就要比了解某些科学领域的问题要困难复杂得多,但本书的论点仍然是站得住脚的。
最大的收获是作者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和意识形态。
公号丨七日看书
编辑丨七日看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