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有钱越不敢花地表最富的中国人为何不
感谢网友金石道人来稿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对于财富的使用与分配也十分保守。因此,与很多西方国家的居民,秉持着“赚到钱就花”的消费观念正好相反,大多数中国人在日常刚性开支之外会选择存下一部分钱来以备不时之需。
正因为如此,中国也就成为了全球范围内赫赫有名的“储蓄大国”。而居民的储蓄情况,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人民实际拥有多少现金,是衡量民富与否的重要指标。
截至年,中国居民存款余额达87.8万亿元,人均存款6.27万元,户均存款16.93万元。中国普通百姓拥有的金钱数量居世界第一。
具体到各大城市的情况来看,中国主要城市居民的近十年来民富增速均在%以上!
▲图片来源:城市帝国就连马云也曾说过:
中国人有储蓄有钱!
但是,现在很多人,却发现了我国社会中的一个“怪现状”。就是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收入也更高了,大家也越来越富了,却“不敢花钱”了。
以前我国人是没钱,所以不去消费,如今我国居民收入高了,却还是“不敢花钱”,这到底是为啥?
01
普通居民可支配收入少
其实,在考察中国民富情况时,大多采用人均指标。这一方法忽略了财富分配不均的情况被掩盖,实际上很多人是被“拉高”、被“平均”。
基尼系数为目前最科学的衡量收入差距的代表性指标。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贫富差距越小;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贫富差距越大。
根据IMF发布的数据,与年对比,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从0.扩大到扩大到0.,基尼系数世界排名在个列入对比的国家中,从80下降到位(基尼系数第四高)。
从年招行年报公布的统计数据也能探究一二。
招商银行年报显示:金葵花用户万户,总资产5.5万亿,户均万元。
这意味着1.9%的人掌握着81%的财富!
由此可见,这几年中国人与人之间的财富差距正在被逐年拉大,这也难怪人们会感觉消费欲望也在逐年降低。
此外,年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有一组特别现实的数据,中国农村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元,这意味月可支配中位数仅仅只有元,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的1/3,除去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没了!
著名企业家曹德旺在一次记者采访中也说揭开了国内贫富悬殊的伤疤,他说:
国内13亿人,拥有真正消费能力的人不足2亿,事实上超过11亿人,是没有消费能力的,他们只是人口,仅此而已。
更糟糕的是,普通中国人大多没什么财产性收入。一般人所知晓的投资渠道少或者根本就没有投资渠道,金融抑制导致利率低,股市回报低风险高。仅仅依靠存款利息还有随时可能被“割韭菜”的理财产品,能不能跑赢通货膨胀都是个问题,又如何用微薄的工资去提振内需呢?
02
地产侵吞普通人的消费能力
但中国人也并非毫无消费的欲望,也不是没有消费能力。如果用一句话总结中国人的消费——不是在买房的路上,就是在存钱准备买房,不然就正在幻想以后买房,或者在还房贷。
中国人对房产、地产的执念,也许要强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我们传统观念要求结婚必须买房;因为教育资源分配失衡导致孩子读书必须买房子;因为生了”二孩“必须换大房子;因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钱就必须换更物质、更宜居的好房子。几乎人生可以排的上号的大事,都与房子有关。
然而正是对国人来说,不能替代的房子,掏空了人们的“六个钱包”,不合理的房价一步步蚕食着中国人本就不大的消费空间。
关于房价是否合理,有许多不同角度的衡量标准,其中房价收入比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
前不久公布的全球80主要城市,房价收入比排名情况,中国以一己之力包揽前十中的七座席位,颇有“独孤求败”的意味。
中国总体房价收入比是28.4,排名第八,除了战火纷飞的叙利亚,最高的就是香港了。
而世界所有国家(包含地区)平均房价收入比平均值是14.01,中国的房价收入比是世界平均值的两倍,也就是说,中国人要付出双倍的努力,才能享受世界平均水平的住房待遇。
如果把买房看作一个消费的话,那不仅没有抑制,还大大提升了消费。
但非常可惜的地方在于,市场经济消费促进生产,买房促进房地产事业的发展,对芯片制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人工智能等高端制造业没有帮助。从美国立足世界大国的根基就可以看出,真正支撑市场繁荣、国家强大的是高科技,不是房地产。
所以把房产脱离消费这个概念的话,高企的房价、繁荣的房市,何止是抑制消费,简直就是在杀死消费。
03
债务经济“二次剥削”剩余价值
中国人均储蓄所表现出的民富情况,一直以来都是虚幻的。
西南财经大学的《中国家庭金融报告》指出:储蓄最多的10%家庭,占据全部储蓄金额的75%;另外35%的家庭被称之为储蓄较多,他们占全部储蓄金额的25%;最后,剩下55%的家庭,他们的储蓄几乎为零。
这些占人口大多数比例的低储蓄或零储蓄家庭,在面对令人绝望的房价同时,还得面临互联网+金融年代,润物细无声地割韭菜,不仅割你那丁点工资,还割你未来的负债。
2%的人掌握98%的财富是典型的当铺思维。现在就是要让2%的人掌握%的财富,剩下的98%的人负债20%……
这句话真是经典。
▲图片来源:边际实验室
在过去的好年景里,预期收入会一年比一年高,大家都信心十足,纷纷借钱买房和提前消费,所以,房价和消费都节节攀升,不少人热衷于刷信用卡,沉溺于各种分期消费。“新中产”、“消费升级”呼之而出,仿佛美好生活就唾手可得。
表面上看,家庭资产包越来越大了。可实际上,这种富裕其实很脆弱,杠杆挺高,现金流挺紧张。普通收入家庭与低收入家庭除了房子,可能已经所剩无几。一旦有意外,比如再遇到加息或者家庭成员生病、失业,现金流很可能就会出现问题,基本就得歇菜了。
最糟糕的情况,家庭可能就不得不变卖房产,到头来一场空。
根据麦肯锡的一项调查,年前,中国整体债务规模将达到万亿,届时76%的中国城市人口将被视为中产阶层。
在这些人当中,有多少人会是还不起钱的债务违约者呢?另外,就算还的起钱,但背负债务的人们会真正感到幸福吗?
每天都要掰着手指头算着兜里的钱。车贷、房贷、消费贷、分期付款的各种月供,还有让无数中产都头疼的教育支出,孩子上完学了有辅导班,上完辅导班有兴趣班,再加上各种课余的教育,哪一项都在“烧钱”。
被高负债绑架的家庭不堪一击,容不得一丝变故。以为有套房,其实是房子的奴隶。以为自己有大量的财富,其实根本花不了。
04
结语
分配不均、房价高企、债务经济,三重叠加下,看似中国人的储蓄很多,实际上真正敢拿出来消费的钱少得可怜。
上周末,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了“需求侧改革”的概念,以创造增量消费需求、盘活存量消费需求为主要发力点,通过提振内需来助力我国“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推进;同时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
让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消费水平变得更强,成为国家目前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但不免让人担忧的是,扩大内需非常有可能逐渐演变成贷款消费的结局,进一步叠加债务经济所带来的风险,加之未来极有可能到来的“人口坍缩”,势必给未来经济宏观运行带来更复杂的不确定性。
扩内需,提消费,是要让人们敢于花钱,最终得回归到分配制度的改变,增加人们手头上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提高。不然,一切的行动都无异于饮鸩止渴,是在赌未来的大变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