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的特殊国家国内60人口为邻国难民,
从近现代历史的角度看,位于三洲五海之地的中东,长期是战乱频发的地带。自年二战结束后,中东地区影响较大的局部战争,就有历次中东战争、巴以冲突、黎巴嫩内战、两伊战争、海湾战争等,由此产生了大量流离失所的难民。难民问题,又往往会引起接收国的社会动荡,至今是制约中东发展的症结之一。但中东却有一个特殊国家:难民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却仍旧维持和平稳定。
这个情况特殊的国家,就是约旦。约旦在古代是巴勒斯坦地区的一部分,年奥斯曼帝国在一战中失败崩溃后,协约国集团接管了这个地区,并将此地冠名为“外约旦”,扶植起亲西方的阿拉伯政权。故而从历史的角度看,约旦同巴勒斯坦存在密切的地缘联系。年二战结束后,英国殖民势力衰落,巴勒斯坦问题逐渐发酵,约旦就成为巴勒斯坦难民逃往的首选地之一。
自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开始,就有大量巴勒斯坦人逃难到约旦。约旦政权出于同族感情、地缘政治考量,遂收留这些难民。难民越来越多,到年6月,巴勒斯坦难民已经达到50万,并继续增长,而彼时约旦总人口不过万。约旦本就是个小国,国力不强,军力弱小,又没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哪里能承受那么沉重的外部压力呢?由此,难民引起的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
年六五战争结束后,又有40万巴勒斯坦人进入约旦,让形势雪上加霜。脆弱的约旦政权此时已经不堪重负。最终,在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年,约旦军队和巴勒斯坦难民武装爆发冲突。冲突很快演化成内战,约旦境内各个难民营纷纷起兵。面对严峻的形势,约旦政权意识到,仅凭自身力量,是无法化解危机的。遂决定继续延续其独立以来的政策:走亲西方路线,争取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支持。
原来,自独立时起,约旦同美国的关系就在不断发展。约旦希望获得美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美国也希望拉拢约旦,以抵御苏联势力的扩张,双方各有所求。年内战爆发后,约旦火速向美国求援,并很快得到响应。美国为保住这个“前哨基地”,决定亲自上场,协调参战各方关系,并输送大量援助。尽管此时的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但依旧尽力支援约旦。最终,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下,约旦政局实现了稳定。
内战结束后,约旦当权者们或许进一步认识到了国际势力关系的复杂,遂决定继续奉行两个政策。首先,约旦继续走亲美路线。在之后的中东各类事端中,约旦都尽量站在美国的立场之上,继续获得美国的支持。其次,约旦又在同周围国家的交往中展现出“灵活性”,例如在巴以问题上,约旦虽同情巴勒斯坦,但也不愿得罪以色列。同时,约旦又以阿拉伯圣裔血脉为纽带,努力维持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而正是这种八面玲珑的外交手段,让约旦在中东战乱之地保持了相对的和平。近几十年来,尽管周边的巴勒斯坦冲突不断,叙利亚深陷内战,伊拉克也饱受战争蹂躏,但约旦的局势却很是稳定。年阿拉伯之春运动中,约旦也是少数没发生剧烈政变的国家。由此,大量难民继续涌入约旦。时至今日,约旦人口的邻国难民占比,早已超过60%。不过,在美国和西方的持续援助下,约旦政权倒是还能继续维持。
总体来看,自年内战后,约旦再也没发生大规模战乱,至今已保持50年的和平。进一步来讲,约旦虽然国家弱小,经济不发达,军事实力也不甚强大,但是由于执行了左右逢源的睦邻与外交政策,得到了外部大国的支持,故而可以在内有难民泛滥、外有战火纷飞的地缘环境中,保持相对的稳定。而约旦的圆滑举措,也算是小国的一种无奈的生存之道。
参考资料:《中东战争史》、《中东国家通史·约旦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