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攻打叙利亚,受益的竟是他君临
前段时间,美国把俄罗斯的小弟叙利亚给揍了。
这下,中东的形势又变得复杂了,美俄斗法、ISIS、难民、伊斯兰教派纷争等等,乱成一锅粥。
其实叙利亚的石油资源已开始枯竭,美国的战略意图并不是石油。
国际炒家们才不管三七二十一,石油期货价格炒高了再说。
飙涨的石油价格,将直接推升制造业成本,降低竞争优势,对我们这个制造大国来说极为不利。
不过,事物都有两面性。
石油价格的提高,对一些化工行业来说,反而是好机会。
-年,油价低迷,万华化学主营的石油化工下游产品MDI处于价格低谷,当时大部分同行都陷入亏损。
在同行们消耗现金过冬的时候,万华祭出了“反周期大法”,强势扩产,用更低的市场价格,给竞争对手们压上最后一根稻草。
两年后,油价走出低谷,万华年利润比年低谷期翻了8倍,股价更是涨了近4倍。
万华为何能挨过那凄惨的冬天,答案一句话:全产业链带来的低成本优势。
所以同行们都在亏损,而万华还能有30%的毛利率和10%的净利率,最终剩者为王。
万华主营的MDI,是石油化工产业链上的中游产品,那么它的同门兄弟:丙烯酸,会不会也有类似的机会呢?
1
丙烯酸的产业链本身非常复杂,为了直观理解,我们先晒一张产业链图。
从产业链上看,丙烯酸及酯行业涉及了相当多方面,包括了高分子乳液、树脂、纺织浆料和胶等粘剂和高吸水性树脂,下游应用区域更是广泛。
行业确定之后,企业就是决定因素。
A股丙烯产业链王者,当属卫星石化()。
丙烯是石油化工中的重要C3(碳三)产品,价格受上游石油价格影响明显。
卫星石化和万华类似,业务贯穿整个行业链,基本上具备了一整套的产品体系。
但是化工行业有一个通病,作为化工之家的一名成员,卫星石化也不能避免。
化工行业利润和原油价格的关系密切,原油价格上涨,说明市场上需求要好于供给,化工原料产生的企业是受益的;
而当原油价格下跌时,供给相对需求过剩,企业开工率低下,存货减值较大,因此企业利润反而下降。
因此原油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预测行业的盈利情况。
我们来看看卫星石化的净利润和国际原油价格的对比图。
卫星石化净利润
布伦特原油价格
上图可以直观看出,从到年,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卫星石化净利润处于一个相对平稳增长的阶段。
年和年原油价格暴跌,卫星石化净利润开始下降甚至亏损。
利润受原油价格波动影响这个缺点,成了卫星石化的阿喀琉斯之踵。
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且不成了油价为刀俎,我为鱼肉。
思路决定出路,管理层动起了优化内部流程管理的脑筋。
经过梳理,卫星石化发现,在制定产能计划和采购材料上有着致命的缺陷,不但效率低下,而且滞后性非常强。
年之前,化工行情比较好,年卫星石化开始加大产能,不幸成了高位接盘侠。
产能扩张加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上游原料和下游产品库存双重减值,造成了年的巨额亏损。
吃一堑长一智,在经历巨亏后,卫星石化成立了丙烯酸及酯协调小组和大宗原料采购决策小组,确保丙烯酸及酯在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缓解的高效配合。
在采购源头上,采购的小组分析市场行情走势,通过合约采购与现货采购相结合的方式,有效降低了丙烷及丁醇的采购成本。
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当油价在持续下跌的阶段,用现价采购能减少原材料累积带来的亏损,而油价上升的时候,由于合约已经锁定价格,原材料会更便宜,但是产品却可以名正言顺的涨价。
比如公司在年以后,公司净利润又开始随着石油涨价而大幅度回升。
可以看出,石油价格变化不再成为影响卫星石化业绩的决定性因素。
一方面,在油价下跌的时候,公司有回旋余地,从容面对市场。
另一方面,当市场环境好的时候,比如年到年,在原油价格上涨幅度不大的基础上,公司利润增幅显著高于原油价格涨幅。
2
利润大增,做出贡献的不仅仅是原材料采购方式的转化,更多的是本身业务的快速扩产所引起的。
作为中间环节的加工者,业务做的好不好、快不快,产能大不大都决定了他在同行中是否具有竞争力。
要了解他的业务,还得从卫星石化的历史入手。
年,卫星石化成立,最开始的发家之路,是跟着杭嘉湖平原繁荣的纺织工业混饭吃,做中间商赚差价。
由于纺织工业需要用到大量的纺织乳液,而乳液的上游,则是丙烯酸。
拿下丙烯酸,便掌握了纺织乳液产业命门,卫星石化开始进军丙烯酸制造产业。
上市前,卫星石化只能依靠内生增长,产能扩张较为缓慢。
要知道,基本上都是标准化的化工产品,同行之间比拼的,无非是谁更物美价廉。
所以,化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成本是硬杠杠,要降成本,需要具备两大基本条件:
一是要上规模,具备规模效应,摊低固定成本和材料成本;
二是全产业链通吃,形成一体化优势,做到循环经济,物尽其用。
理论谁都知道,就是五行缺钱,没钱,一切都是痴人说梦。
用后视镜看,卫星石化是个幸运儿,年底,赶在中国股市第8次暂停IPO前,拿到上市船票,融资20亿。
上市后,卫星石化便开启了产能跃进:
年,开始建设三万吨的SAP一期装置,并在年投产。
年,用超募资金收购了一套45万吨的PDH装置,这是国内第一套用UOP技术的PDH装置,还加配了32万吨的丙烯酸装置和30万吨的丙烯酸丁酯装置。
年,建设了2.1万吨颜料中间体项目,对传统制造颜料中间体的工艺改进的更加环保。
卫星石化产能发展历程
经过这十多年的积累发展,在年的时候,公司已经成为了国内首家拥有C3(碳三)产业链一体化的上市公司,实现了成为国内最大的丙烯酸生产商的目标。
产品覆盖了丙烯、丙烯酸、丙烯酸酯、丙烯酸酯纺织乳液、聚丙烯酸钠盐(高吸水性树脂)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目前,卫星石化当前各项产品的产能为:丙烯45万吨/年,丙烯酸48万吨/年,丙烯酸酯45万吨/年,高分子乳液21万吨/年,SAP9万吨/年,颜料中间体2.1万吨/年。
巨大产能手中握,卫星石化等风来。
年以来,油价回暖,供给侧改革、环保风暴,三因素叠加,化工产品普涨。
丙烯酸均价同比上涨36.4%,丙烯酸甲酯、丁酯均价同比分别增长47.1%和34.3%,产品价差也大幅提升。
在如此大的价差下,年丙烯酸及酯业务收入52.8亿元,同比增长32.1%,毛利率达到24.4%,同比提升2.4pp,全年业绩大幅增长。
年,对外募集投资的45万吨聚丙烯和平湖基地扩产的36万吨丙烯酸,36万吨丙烯酸酯,22万吨双氧水项目也将相继投产,产能几乎翻了一倍。
另外,从公司公告中,我们还发现,卫星石化年产万吨烯烃综合利用示范产业园项目也进入项目审批阶段,这表明在做稳做强丙烯酸产业链龙头的同时,意图打造完整烯烃产业链。
等等,到这里,是不是又勾起了你痛苦的回忆。
4年前,卫星石化就在油价高位扩产能,不幸站岗在山巅。
如今,会不会重蹈覆辙?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从行业供给需求格局进行分析。
3
目前来看,国内需求市场其实并不饱和。
卫星石化如扩产计划顺利完成,将在市场中拿下产量第一宝座,市场每年的丙烯酸需求量都是大于供给量的,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就在过去几年,丙烯酸由于供给的大幅度增长,行业竞争激烈,国家对环保要求日益加强后,大量落后产能公司逐步退出市场,市场集中度大增。
目前,前七家大企业的产能便占据行业产能的70%以上。
行业主要竞争对手扬子巴斯夫,其丙烯产品为副产品,虽然巴斯夫碳三产业链具备上游原料的成本优势,但是受制于主产品产能限制,未来大幅扩产概率不大;
台塑集团的台塑丙烯酸,由于丙烯酸在其中产值份额较低,难以继续扩张;
国内对手万华化学,未来投产方向为聚氨酯产业链一体化-乙烯项目,丙烯酸并非其重点。
很明显,行业格局呈现了剩者为王的态势。
卫星石化之所以能发展顺利,不全都是好运气,还依赖于研发。
上文说道,卫星石化不但制造丙烯酸,还生产丙烯。丙烯是三大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丙烯腈、异丙醇等。
丙烯衍生物作为新型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的中间体或基本原料,通过进一步的加工,用于生产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多种化学品。
以丙烯为原料向下游延伸加工发展,已经成为提高相关石化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般制取丙烯常用的工艺路线有:
1、传统的石脑油裂解或LPG裂解制乙烯、丙烯;
2、煤(经甲醇)制烯烃(CTO),甲醇制烯烃/丙烯(MTO/MTP);
3、丙烷脱氢制丙烯(PDH);
4、炼厂丙烯(FCC)。
从来源途径来看,传统生产工艺仍是主导地位,但是新兴工艺也在逐步成长。
卫星石化采用PDH生产丙烯,相对煤基和油基路线具有明显的环保和成本优势。
由于美国页岩技术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的能源格局,天然气产量大涨,价格下跌,油气价格差巨大,低价的天然气液化气将带来低价的丙烷原料成本。长远来看,也使得PDH丙烷脱氢路线成本低于石油路线。
并且由于目前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丙烯酸企业,产量占比高达25%,拥有良好的议价水平,成本目前处于最低水平。
据数据显示,仅仅在丙烯酸生产环节,成本比大多数国内企业要低-元/吨,再考虑到公司上游具备原料丙烯自给,可以除去丙烯的储运成本,全产业链的成本优势在元/吨以上。
按平湖丙烯酸及酯装置测算,毛利率可以达到25%,复合年化增长率预期可达46%,远超同行。
不过,这些烯啊、酸啊、酯这些东西,都是基础化工材料,总体来看,技术含量不高,卖不上高价。
但它们的下游:高分子材料等行业的市场行情就不一样了。
4
找到年卫星石化产品毛利率,可以看出:
两大主力产品,丙烯酸及酯、丙烯,毛利率不高。
而规模较小的高分子乳液、颜料中间体,毛利率可观。
就拿卫星石化目前规模还较小的SAP来说:SAP,学名高吸水性树脂,就是婴儿纸尿裤中的主要吸水成份。
目前我国SAP主要由德国和日本化工企业垄断,国内企业由于原材料及技术方面问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有所欠缺,难以进入大型卫生材料生产商供应体系。
经过多年研发,卫星石化的SAP产品已开始打入国内主流纸尿裤品牌。
依据最新规划,未来两年卫星石化还将新增6万吨SAP产能,显然是有备而来。
除此之外,还将新增22万吨双氧水、20万高分子乳液,都是来钱项目。
SAP和高分子乳液都是丙烯酸下游,如果新增产能完全达产,那么自身就可以消化12万吨左右的丙烯酸,占新增丙烯酸产能的三分之一,能极大产能增加过快带来的销售压力。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除了主产品外,还会有不少副产品,产品之间环环相扣,有很强的相关性。
但由于种种因素制约,有些副产品难以循环利用,要么被丢弃,要么卖不上价。
一家有想法的化工企业,必然会追求全产业链,打造循环经济,这一点,君临在金禾实业、浙江龙盛等中都有阐述。
对卫星石化而言,投产双氧水项目,正是按照这样的逻辑。
氢气,本身碳三产业链上的副产品,氢气市场价虽元/吨,但由于运输困难,公司只能将其作为燃料处理。
要知道,天然气才3元/吨,把氢气当燃料烧了,多浪费。
如果用来制造双氧水,利润空间就大了。
所以卫星石化年的扩产,依然是循着完善产业链的思路来进行的,也为后续的进一步扩产打开了空间。
回顾卫星石化的发展,上市仅6年,就从当初37万吨的产能发展到了现在万吨产能,总产翻了四倍,成为同业龙头。
从公司已经披露的丙烯酸销售情况看,公司13年扩产后基本只用了两年的时间,丙烯酸就达到了满产,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经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了。
但丙烯酸,毕竟是基础化工产品,周期性较强,就算成为产能寡头,依然无法避免“暴富一年,吃土三年”的窘境。
而如果把丙烯酸这个下盘站稳,再顺势挺进盈利能力更强的下游领域,丰富的下游应用,将熨平周期性波动。
这才是最大的看点,也是卫星石化的努力方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