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历史沿革第十二期
西葡帝国
马赛海战
(一)15世纪的马赛处于两股势力的反复争夺之中,来自南方的加泰罗尼亚人和来自北方的法兰西人已经为整条海岸线而缠斗数百年之久。从1世纪开始并入阿拉贡王国的加泰罗尼亚就是地中海西部的主要海军强权,他们的舰队不仅远征西西里岛、那不勒斯和希腊,其中也包括在名义上隶属法兰西王国的马赛。但在年身兼普罗旺斯伯爵与安茹公爵的雷内就重新夺下这座城市,这也是法兰西军事贵族的惯用套路,通过庞大的陆军围困或突袭从敌方舰队手里夺取港口控制圈。面对这种结果时加泰罗尼亚自然是非常不服气,他们一直以强大的舰队横行港外拦截任何觉得可以下手的目标,希望通过这种当时流行的海盗手段让港口重新陷入萧条。加上中世纪国家往往不会供养数量太大的海军,大部分战事的战舰与海员都会在和平时期扮演起亦盗亦商的角色。安茹伯爵的对策包括兴修庞大的城市防御设施,并将港口也纳入新的工事覆盖范围,但对于在港外活动的加泰罗尼亚海盗时他也没有什么办法。幸好在那个阶段阿拉贡王国还忙于稳固西西里岛统治,并尝试对那不勒斯进行征服,所以马赛可以忍受海盗船封锁,不紧不慢地进行城市扩建。
(二)法国与加泰罗尼亚的陆海对峙在这年年底被乱入的第三方舰队所打破,由于和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三世进行联姻让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下令组建送亲舰队,将妹妹莱昂诺尔公主护送去北意大利。除了公主本人及嫁妆还有不少贵族成员加入送亲队伍,因此阿方索五世特意任命瓦伦卡侯爵为舰队指挥官,并授予其“陆海军大将”头衔。舰队由2艘大型卡拉克战舰领头,5艘小型的卡拉克帆船随行,另派2艘卡拉克帆船负责运送嫁妆和补给,并由2艘较小的卡拉维尔帆船护航。送亲舰队的所有船只在年11月12抵达葡萄牙控制下的北非港口——丹吉尔,那里既是葡萄牙船只远航大西洋的前哨基地,也是葡萄牙军队对抗穆斯林摩尔人的前线要塞,庞大的送亲队伍去往当地也有慰问和鼓舞士气的含义,随后他们又花了10天时间航行到附近的北非港口——休达。年国王若昂一世御驾亲征,将这里变为葡萄牙王国的首个海外基地,著名的亨利王子也是在当地获得灵感,从此花大力气培植本国航海业。(三)由于公主和随行贵族都不适应海上颠簸,送亲队伍就在休达停顿到11月29日,此后他们向北转入地中海世界,却因为连续不断的逆风而靠近法国海岸。马赛就是地区内最适合停泊的中转站,但那也意味着他们需要面对随时出没的加泰罗尼亚海盗。年12月初送亲舰队已经抵达马赛港外,风力的摧残让大部分船只都间隔较远,好在葡萄牙水手早已习惯大西洋海区的暴虐天气,应付相对柔弱的地中海海况还不至于出太大问题,各船依然保持了较好秩序,没有船只因此走散。不过在地中海同行眼里这种大西洋上常见的大间隔队形,似乎就是有机可乘的重大利好。此时由艘卡拉克帆船和2艘桨帆船战舰组成的海盗舰队正在马赛附近寻觅猎物,葡萄牙大帆船很容易被他们察觉,并立即判断为状态不佳的“贵重目标”。他们便以自己熟悉的战斗模式,开启会让自己后悔不已的劫掠攻势。桨帆船依靠人力优势在短时间内进行加速径直冲向船队,艘卡拉克帆船则尝试占据上风口,然后插入目标之间的巨大缝隙,配合桨帆船一起进行合围。
(四)海盗们的行为也很快被葡萄牙船队发现,瓦伦卡侯爵立即下令升起战旗,通知所有临近船只准备战斗。随即原本分散的各船开始迅速靠拢,并组成地中海水手们很少见识过的防御队形,火力较强的卡拉克帆船彼此首尾相连,形成一道用侧翼船身构成的防线;较为灵活的卡拉维尔船会被安排在纵队末尾,以备不时之需;载有贵重客人和货物的船只则躲入第一道防线背后,由前方的战船提供保护。这就是葡萄牙人在大西洋上摸爬滚打几十年,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由于需要探索未知的新海岸,15世纪的葡萄牙船长不希望携带太多海员,所以他们选择以轻型的卡拉维尔船进行近岸探索,在建立新的前进基地后再由大型的卡拉克帆船提供定期补给。后者往往会利用大西洋上的季风进行长距离的“跳跃航行”,途中他们随时可能遇到北非摩尔海盗、西班牙劫掠船以及众多埋伏在河口的黑人独木舟。为了以最少的人力和火力,构筑最稳固的防御力量,就需要让各船形成一条平行纵队。这样各船就可以集中发挥侧翼火力,做到火力最大化与相互掩护效果。
(五)尽管在年战舰侧舷上的炮门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但安装在上层甲板位置的较大火炮已孕育而生,卡拉克帆船还具有高耸的前后艏楼,犹如浮动在水面的木头碉堡。船员可以通过在上面的小型弗朗机炮、早期火枪和弩猛烈打击任何近距离内的对手,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泼洒伤害对方眼睛的石灰粉,也可以向对方甲板投掷肥皂,使得对手在忙乱中容易跌倒。加泰罗尼亚人经验丰富,但大都没有见识过大西洋海区的情况,对于葡萄牙船队的防御阵型自然也是摸不着头脑。在他们的海军文化中卡拉克帆船更多需要以船头迎敌,围攻任何落单目标。桨帆船则负责协助,扰乱对方的航速与轨迹。如果能连人带船地加以俘获,就是效费比最高的劫掠成果,只是面对队形严密的葡萄牙帆船让他们乱阵脚。葡萄牙船上的重炮很快就打穿加泰罗尼亚人的部分甲板,在随之而来的近距离交锋中疾风暴雨般的枪炮弹丸和弩机箭矢让海盗们措手不及,他们原本只想捕获最有价值的1-2艘船,却不想开战后面对完成集结的整支船队。第一艘海盗船上的火药,很快在战斗中被点燃,完全陷入火海之中。第二艘船更加倒霉,因为重炮轰击和大量弹丸倾斜被打得千疮百孔,倒灌的海水,很快让整船开始倾覆。
(六)眼看自己获得大胜时葡萄牙人还对第三艘海盗船发起反击,几艘船合围上去,再以跳帮方式登船肉搏。火力完全被压制的加泰罗尼亚人,瞬间从猎手变成猎物,面对身披板甲的贵族军官和披挂锁子甲的水兵时已经毫无胜算,最后只得全体投降,被自己的劫掠对象所俘虏。至于2艘船舷很低的桨帆船也在居高临下的葡萄牙水兵面前没有发挥余地,意识到自己完全不是对手后迅速依靠人力优势逃脱。完成反杀的葡萄牙人以胜利者姿态驶入马赛港,展示俘获的加泰罗尼亚海盗船。港内的法国人也非常高兴,因为这对危机港口繁荣的海盗以很大打击,他们还将继续营建这里,并最终将马赛变成法兰西影响地中海世界的最大基地。在之后的40年里侧舷炮门技术和全新的轮式炮架将会迅速被运用到战船上,葡萄牙人建立的全球首个远海舰队也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地位。
扎亚尼德王朝
(一)扎亚尼德王朝(-年)又称阿卜杜勒瓦迪德王朝、巴努扎亚王朝,在外国资料中也常称特莱姆森王国,是柏柏尔人在北非阿尔及利亚西北部建立的王朝。该王朝的首都为特莱姆森是从地中海沿岸的奥兰到苏丹西部的南北贸易路线的枢纽,作为一个繁荣的贸易中心的它吸引更强大的邻国,西部的摩洛哥人、东部的哈夫斯王朝和北部的阿拉贡人在不同的时期入侵并占领该王国。年穆瓦希德王朝的统治崩溃后特莱姆森王国在雅格木拉桑·伊本·扎扬的统治下独立,建都特莱姆森。雅格木拉桑·伊本·扎扬能控制敌对的柏柏尔人团体,当面对摩洛哥的马林王朝的外部威胁时他与格拉纳达苏丹和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十世结成同盟。扎亚尼德王朝在建国后并未建立起强大的统治,年哈夫斯苏丹阿布·扎卡里亚·叶海亚征伐扎亚尼德王朝,迫使后者成为其附庸,直至年扎亚尼德王朝才摆脱哈夫斯王朝的控制。年5月马林王朝征伐扎亚尼德王朝并包围特莱姆森,17年5月马林军队再次征伐扎亚尼德王朝并攻陷特莱姆森,杀死扎亚尼德埃米尔阿布·塔什芬,进而控制扎亚尼德王朝全境。
(二)马林王朝在17-年间一直占领扎亚尼德王朝,年趁着马林王朝内部动乱时机阿布·赛义德·乌斯曼二世恢复扎亚尼德王朝。年6月马林军队在阿布·伊南的率领下再次攻陷特莱姆森,杀死阿布·赛义德·乌斯曼二世,9月马林军队清除扎亚尼德王朝王朝残余势力。年马林苏丹阿布·伊南被大臣勒死,于是扎亚尼德王朝在次年2月再次复辟,此后马林王朝还曾在年和年两度占领扎亚尼德王朝,但都因当地人的攻击而撤退。15世纪曾试图向东扩张,但结果却是灾难性的,这些扩张消耗扎亚尼德王朝的国力,以至于在随后的两个世纪中扎亚尼德王国断断续续地成为哈夫斯王朝、摩洛哥马林王朝或阿拉贡的附庸。扎亚尼德王朝历史上的的篡位者大多都是在马林王朝或哈夫斯王朝的扶植下才夺得王位的,这些篡位者在位时大都承认助他夺得王位的王朝的宗主国地位。后期由于首都特莱姆森的战略脆弱性,王国的重心转向更为安全的阿尔及尔。年扎亚尼德王朝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保护国,年奥斯曼帝国废除扎亚尼德王朝,并将该国并入阿尔及尔摄政区。扎亚尼德王朝无法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可以用缺乏地理或文化上的统一、不断发生的内部争端以及对军队上依赖阿拉伯游牧民族来解释。
米尔斯克比尔战役
(一)年达伽马的小型船队抵达印度港口卡利卡特,从而打通好望角-印度航线,受其影响的葡萄牙人开始不断向东方派遣大规模船队。年10多艘海船组成的第二印度远征舰队出发,在航海家卡布拉尔指挥下他们首次在南大西洋水域望见巴西海岸,至此整个葡萄牙海权帝国的框架已初露端倪。但在首都里斯本中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却不愿意就这样坐享其成,尽管没有他的支持让达伽马的印度远航根本不可能成行,但大部分人却将航海事业的成功都算到前代国王若昂二世头上。原本只是具有皇室血统的曼诺埃尔在青年时代就一直饱受自己的堂兄国王压制,尤其是在自己的亲哥哥迪奥古公爵被处死后他更是只有依靠宗教来躲避世事,等到若昂二世在没有合法继承人的情况下病死后他才幸运的登上王位,加上海外开拓的大力推进让很多人都略带嘲讽地称其为“幸运儿”。所以曼努埃尔迫切需要一场由自己亲自指挥的胜利来巩固地位并加强威权,只是在和邻国西班牙与法兰西都没有冲突的情况下葡萄牙本土在当时并没有什么战争威胁。军队主要用于开拓印度洋沿岸和据守北非的前进基地,国王显然不可能冒险出海太久,也不会去势力较强的摩洛哥打沙漠游击战。
(二)渐渐的他就将目光转向摩洛哥以东的阿尔及利亚海岸,当地属于已四分五裂的特莱姆森王国不仅势力较弱,还拥有不错良港——米尔斯克比尔。于是幸运儿国王在不断派兵出海的同时也准备对阿尔及利亚进行跨海远征,一旦可以在当地立足的话无疑有助于葡萄牙势力进入整个地中海,对于有志将北非和整个圣地的穆斯林势力都驱逐的他来说这是一种必然选择。何况自从古典时代的罗马与汪达尔人以来还没有什么欧洲势力可以在北非进行整个的征服,中世纪的热那亚共和国就曾经在阿尔及利亚坚持过一段时间,此后就只有在摩洛哥苦苦支撑的葡萄牙人。加上威尼斯共和国的使节来访,邀请葡萄牙舰队去帮助他们收复希腊海岸的基地,终于促成这次远征成形。年6月15日葡萄牙舰队的主力从本国海岸的塔霍河口出发,除了15艘卡拉克战舰和一些卡拉维尔轻快帆船外仅陆军部队就有1.6万人,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原本被派往摩洛哥服役,却要踏上一片全新的战场。
(三)曼努埃尔最终还是没有随军前往,他的儿子在前一年刚刚病逝,让王国失去法定继承人,为此国王被议会强制要求留在安全国内。葡萄牙舰队在抵达直布罗陀海峡前又在本土最南端的阿拉维河口得到增援,随后径直冲向缺乏防备的米尔斯克比尔,值得一提的是这还是盖伦帆船首先出现于历史记载中。虽然在当时传统的卡拉克大帆船还占据着各国海军的铁打主力位置,但基于更复杂海况改良的盖伦帆船已经开始自己的漫长服役生涯,作为指挥官的梅内塞斯特意在自己的舰队中增加2艘这种新式船型。7月19日远征军主力抵达米尔斯克比尔外海,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葡萄牙人可以在舰炮火力支援下直接发起抢滩登陆作战,一旦拿下这种要塞化的港口城市还可以直接图谋临近的大城奥兰。只是因为太远已经下山,计划中的登陆被推迟到第二天早上,结果突如其来的地中海风暴将其节奏完全打乱。之后的三天里整个舰队都努力避免被强风吹散,尤其是可怕的撞岸触礁灾难,但奇袭的突然性也就此荡然无存。
(四)一直到2日首批先头部队才开始登上米尔斯克比尔附近的海滩,骑士阶层的军官们也离开马背身披重甲涉水前进,然后是由火枪手、弩手和少量使用海军枪戟的近战步兵。这样的组合非常适合进行海战和突袭,却不利于在空旷的北非沿海抵抗骑兵突袭。所以对米尔斯克比尔的进攻就要求能快速取胜。陆战队在几艘战舰的火炮掩护下很快就压制要塞内的穆斯林守军,接着他们尝试用梯子攀上城墙,这样的经典战法曾在东非沿海屡次上演,现眼前的米尔斯克比尔也似乎很快就会被攻克。然而就在葡萄牙人觉得自己胜利在望时阿尔及利亚本地的大批援军开始出现于地平线上,除了少量的弓箭手外穆斯林援军几乎全部由骑兵组成,这些长期生活在当地的柏柏尔人一直都是以轻骑兵发起突袭的好手。葡萄牙人对这样的威胁也不会感到陌生,百年来他们一直在西面的摩洛哥应付同类情况,于是已经登上城头的士兵被迫又原路退了回来。在他们还未完成结阵时对手的先锋也已经冲到跟前,之后的短促交战让登陆者非常难受。
(五)他们缺乏大量的长枪类武器,很容易被同样使用长矛的骑兵刺杀。最善战的骑士们因为需要攻城,没有骑马上岸,只能以普通重步兵的身份硬抗灵活的柏柏尔骑手。至于使用远射武器的轻步兵就更容易成为穆斯林的下手目标,因此葡萄牙人只能在对方的不断围攻下边打边撤。最后利用柏柏尔轻骑兵的后退重组,爬上来时乘坐的小艇。虽然据称只阵亡20名士兵(葡萄牙方自己的记载),但大部分葡萄牙船长却对继续留在阿尔及利亚表示反对。他们原本应该往返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或是根据威尼斯的要求去更东方作战,而不是在这片危险的海岸停留太久。他们同样意识到在有大量骑兵干扰的情况下不可能从容布置复杂的围攻阵地,加上摩洛哥海岸的不愉快经验足以得出结论,即米尔斯克比尔不值得付出如此大的牺牲。于是这场原本可能比肩年征服休达战役就因为军官们的反对而直接作废,在他们远离阿尔及利亚之前还发现由2艘桨帆船护航的1艘热那亚大帆船。他们属于走私武器等重要商品给柏柏尔军阀的意大利商人,葡萄牙人派出2艘新式的盖伦帆船进行追击,并用火炮打坏意大利船上的风帆索具。热那亚人很快投降,并被连人带船押回撒丁岛的卡里利亚。
(六)此后2艘新式帆船在当地进行补给,并在8月抵达亚得里亚海南部的科孚岛,在当地他们加入一支由25艘桨帆船和5艘大帆船组成的威尼斯舰队,至于远征军的其他成员都回到里斯本等地待命。在这次草率的远征被放弃后葡萄牙人彻底断绝东进地中海的念头,包括国王曼努埃尔在内的大小贵族都觉得人力匮乏的本国不适应消耗巨大的地中海战场,这与几十年后的塞巴斯蒂昂一世产生鲜明对比。若非船长们集体收手用于建立远海帝国的宝贵兵力,就可能被大量浪费在阿尔及利亚,后来的很多历史事件也就不会发生。至于加入威尼斯舰队的2艘盖伦帆船也没有等到和土耳其人开战的机会,后者在战舰不足的情况下索性退入巴尔干内陆。留在科孚岛上无所事事的葡萄牙人甚至还和威尼斯盟友发生械斗,带着不愉快的记忆返回本土。此后的几十年里葡萄牙人还会偶尔派出军舰加入地中海地区的基督教联合舰队,但大规模的进攻战略已完全让给体量更大也更有野心的西班牙。他们的失败经历并没有阻止西班牙人在年重返米尔斯克比尔和奥兰战役,也没有阻止他们在年发起规模巨大的阿尔及利亚战役。
圣玛利亚角之战
(一)作为航海家的代名词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几乎是人尽皆知,然而这位出生航海强邦热那亚的超级幸运儿其实来自一个并不从事相关工作的普通家庭,虽然人生存在很多选择但身为纺织工人的父亲显然很难为其谋得跨领域高位,因此日后发现美洲的伟大壮举就由某位来自同家族的年长表亲负责铺路。这位老哥伦布不仅敢于扬帆出海,甚至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就投身海盗事业,即便被受害国的军队俘虏也能凭个人技艺而屡次获得重用。但唯利是图的散漫作风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发展上限,其典型就譬如6年的惨败——圣玛利亚角之战。早在年哥伦布便已是拥有独立船只的跨国大盗,如同很多来出生自热那亚职业海员的他因共和国的贸易萎缩而不得不另谋生路,但同期扩大的海上贸易又给拥有丰富经验的他们以更多致富机会。哥伦布便选择在法国西海岸的比斯开湾扎根,伏击经常从眼前经过的伊比利亚或西北欧船只,最后因成绩过于突出成功将海盗船的数量增加到8艘,却也因此被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给盯上,后者立刻出动一支海军舰队在比斯开湾将其拦截抓捕。
(二)不过哥伦布并没有因自己的海盗行为而遭受惩罚,在那个大航海时代的前夜任何有点想法的欧洲君主都会痛感手中人才不足,即便是已经摸索至赤道水域的葡萄牙也迫切需要从热那亚这样的老牌航海国度里吸纳新丁,至于有充分实践经验的船长则更是抢手的香饽饽,因此仅仅到被俘的第二年这位小有恶名的海盗头子便成为国王直属舰队的指挥官。到了6年随着葡萄牙陆军在卡斯蒂利亚王位继承战争中惨败让海军的重要性便迅速显现出来,西班牙人深知邻居的靠海吃饭现状,准备在直布罗陀海峡设伏,阻挡地中海到大西洋之间的敌船行动。阿方索五世也不含糊,出资让规模更大的全装帆船力量出动,对卡斯蒂利亚劫掠者实施反追杀。早已转投里斯本阵营的哥伦布便跳开很多纵横非洲海岸的本土船长,成为整支舰队的最高指挥,交到他手中的12艘战舰尽管包含临时招募的海盗,却都是依靠风帆驱动的卡瑞克帆船。较之更习惯使用桨帆船的西班牙而言无疑有着技术和战略层面的诸多不同,但哥伦布却有着更多盘算,希望找机会来给自己狠捞一笔。
(三)这年8月哥伦布指挥舰队进行常规巡逻,却在距卡斯蒂亚边境不远的圣玛利亚海角发现情况,一支由5艘卡拉克帆船组成的编队在离开直布罗陀海峡后被他们直接堵住。其中的4艘船由热那亚海员驾驶,余下的1艘则来自佛兰德斯地区,它们全都能拿出法王颁发的通行证,表明自己并不是热衷打劫的海盗,更不是为西班牙人服务的雇佣兵。考虑到当时的法国还在王位争夺战争中支持葡萄牙,哥伦布自然没理由对他们动粗,但这位利益熏心的前海贼王还是从弗兰德斯人的船上找到勃艮第公爵旗帜,随即以对方属于西班牙盟友为借口下令对所有商船展开袭击。随即就指挥自己的座舰,拦腰撞上1艘热那亚帆船的侧舷,并指挥士兵向配有大量护卫的对手进攻。混乱中另1艘热那亚人的船只也被抓住,而弗兰德斯商船也遭同行的海盗捕获,唯有2艘幸存者调头向西班牙的加的斯港奔逃,并惹得哥伦布麾下的多艘船只前去追击。然而0年代的葡萄牙舰队还不是后来那支能纵横远洋的跨时代高手,由于侧舷炮门技术尚未出现,较新的可调节轮式炮架也没能在舰船上推广,几乎所有国家的海军都更为依赖传统艺能。
(四)无论是哥伦布招募来的合法海盗,还是拼死自保的热那亚护卫,都只将少量火炮视为辅助手段,真正的决定性因素则依然要靠身披重甲的战士发挥来左右。更多海员则就地将高耸的艏楼、尾楼和瞭望塔充当堡垒,发射手中的十字弓、投石或标枪。后来屡屡大杀四方的火药桶也没能赶上这次交锋,让双方只能以更为原始的手段实施纵火。经过长时间的激战和老哥伦布的手下依然没能掌控住局面,却让己方的4艘船与对面的艘完全纠缠在一起,当势不可挡的火苗从某处迅速蹿起才意识到情况早已超出自身预料。由于大部分人都忙于分头厮杀根本无力顾及灭火,使得火苗很快随相互撞击的船体蔓延开来,大量堆积的武器、货物和补给品更是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加剧燃烧。最终让无法迅速剥离的7艘卡拉克船全部中招,也逼得两边的士兵纷纷跳入水中逃生。圣玛利亚角之战的惨剧虽然充满着各种意外,却也有着许多不可抗的背景因素,在最初的海上战列线理念出现之前全装帆船之间的对决都将无一例外的演变成无序混战。
(五)人类对自然之力的驾驭从未达到过进退自如的理想状态,因此任何闪失都可能造成无法逆转的两败俱伤,以哥伦布为代表的中世纪海军将领也是这段漫长岁月的无奈缩影。他的很多经验其实并不适用于正规交战,但丰厚的履历与人才市场的供不应求又让决策者必然将其推向自己所无法扛起的重担。在圣玛利亚角之战结束后的几年时间里这位出身热那亚的海盗头子将继续为阿方索五世而战,但若不能靠数量形成以多打少局面,往往就会因自身不足而败于卡斯蒂亚方面。他的这段岁月无疑给当时才初出茅庐的同名晚辈以诸多启示,但糟糕的表现还是会让雇主对其家族成员的能力产生质疑,后来继承王位的若昂二世就数次拒绝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大胆西行计划,也让首位美洲发现者在返回旧大陆时选择优先停靠里斯本,用三缄其口的胜利宣言向对方示威。不过也正是这些尴尬的海上交手记录让葡萄牙人开始逐步意识到自己必须改变,他们逐步尝试将更多火炮装上舰船,并增加作战时的远射依赖比重,加上法国盟友很快推出的一系列新进技术让帆船的侧翼杀伤力得到彻底开发。于是当哥伦布的小表亲开始新航路探寻时,所乘船只上的火力系统已与前辈年轻时的大不相同,更晚出航的达伽马则在该方面更加直接,正式开启持续之久的欧洲海权时代。
吉达港之战
(一)通过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在数年任期内的努力,葡萄牙势力已经几乎控制印度洋通向各海区的入口。无论是东非海岸的蒙巴萨还是印度西海岸的一系列港口城市,再到通向太平洋的马六甲和扼守波斯湾的霍尔木兹岛。他们还将东方的总基地搬迁到果阿,用上更大规模的港口和船坞,在亚洲本地建造大量战舰。通过发行殖民地货币的手段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金融体系,并用欧洲输入的武器和训练手段开始发掘印度本土的人力资源,这让果阿一地的战舰数量就达到50艘之多。正所谓百密难免一疏,葡萄牙人的有限兵力还是给对手钻空子的机会,不少阿拉伯和印度商人开始从南洋的香料群岛出发,经过马六甲以南的亚齐苏丹国从马尔代夫直抵红海。一旦进入红海的话他们就可以避免葡萄牙巡逻舰队的拦截,也正因为如此阿尔布克尔克在生前一直希望能够彻底地封锁红海。但他在有限的兵力与时间催促下还是要分兵在印度、波斯湾与南洋三地作战,长期的劳累成为拖垮他身体的重要原因,这个海上霸权的漏洞将由他的继任者苏亚雷斯来填补,后者将将带着葡萄牙历史上在印度洋地区最大规模的舰队,攻打位于红海的阿拉伯势力腹地。
(二)当地长期处于埃及的马穆鲁克苏丹势力控制之下,经常成为穆斯林海军袭击葡萄牙人的基地,但通过之前的战斗让葡萄牙人也确信这个对手的军事实力并不很强。正当葡萄牙舰队在印度厉兵秣马之时控制红海的马穆鲁克苏丹国却一下子轰然倒塌,这将为他们带来一个更为强大的对手。已经控制东地中海的奥斯曼帝国在年南下叙利亚,入侵马穆鲁克王朝的北方属地,末代马穆鲁克苏丹加里古尔集结8万人的军队。他亲自带领他们赶往叙利亚的首府大马士革,希望以一次战役的胜利一劳永逸的解决很多危机。但在就是在当年他的军队被更强大的奥斯人全部摧毁,奥斯曼人顺势入侵埃及,在第二年的巷战结束后占领开罗。接着几乎整个埃及境内都放弃抵抗,奥斯曼帝国通向红海的大门打开。谣言很快在东非和印度的葡萄牙基地间流传,一支精心准备的奥斯曼舰队将南下进攻印度,位于阿拉伯半岛西部海滨的众多港口城市在叙利亚沦陷后就主动投诚,成为帝国属地。更有消息声称马穆鲁克海军留在苏伊士等地的舰队,已经被新来的奥斯曼主人们接收。
(三)葡萄牙人不得不在印度认真准备一支庞大的舰队,包括15艘大型卡拉克战舰、10艘较小的卡拉克战舰和远洋型卡拉维尔帆船、1艘小型的卡拉维尔船、8艘大型桨帆船战舰、1艘小型桨帆船以及1艘从南洋购买的中国式帆船。年这支舰队从印度的果阿出发,还包括葡萄牙士兵和名在印度沿海招募的划桨手与土兵。他们很快抵达红海边缘的出海口亚丁港,恐吓当地的统治者向葡萄牙国王屈服。亚丁的统治者在数年前就曾经被阿尔布克尔克的舰队吓破了胆,他准备交出城市的钥匙并向指挥官苏亚雷斯投降,但苏亚雷斯并不准备在亚丁浪费宝贵的兵力,所以他只在那里留下很少的守备队与一些大炮。接着整支舰队冲入红海,直扑北面的另一个大港口——吉达。葡萄牙人得到的小道消息称,这座城市疏于防范且一片混乱,如果顺利占领吉达那么他们的船只将可以在异常封闭的红海活动,甚至威胁伊斯兰的圣地麦加。但在舰队抵达吉达港后不久一场风暴就突然来袭,结果有1艘卡拉克帆船在风暴中沉没,另外1艘则被吹到其他地方同舰队失联。剩余的战船只能停泊在港口外的海域,并通过重型舰炮开始试探性射击守卫港口的堡垒。
(四)结果在舰队的一轮炮击过后葡萄牙人就遭到出乎意料的反击,看着大口径的炮弹掉入自己旗舰附近的水里,苏亚雷斯不得不派出舰队里的2艘小船进入内港侦查。这些小船在返回后带来令人沮丧的消息,整个城市不仅没有陷入改朝换代所引起的混乱,相反在新来的土耳其人指挥下将防御部署井井有条。一直以善于建造海防炮台和各种要塞闻名的奥斯曼人沿着进入港口的航道建立新的火炮要塞。炮台上安装的大口径火炮,对于木质的战船来说是一个致命威胁。进入吉达港的航道非常狭窄,航道的水深很浅,这就意味着大型卡拉克战舰无法顺势攻入港口,一切进攻都需要由桨帆船战舰的来负责。但这些船的主要武器都装在船头,很难进行侧翼射击,所以在入港之前就会被布置在两侧的炮台火力击毁。于是葡萄牙人依靠着2名从城里逃出来的基督教奴隶带路,悄悄潜入吉达港内部,他们以第五纵队的方式将很多穆斯林船只烧毁,但这依然不能让由土耳其人把守的要塞乖乖就犯。因为只要炮塔和城里的守军还在,葡萄牙战舰就无法大张旗鼓的直抵港口。没有大口径舰炮的火力支援,仓促上岸的陆战队也会被敌人大量杀伤,舰队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定进攻吉达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五)但在苏亚雷斯的坚持下舰队一直停泊在港口外,全军在无休止炮战和等待中熬到了这年7月,严重的缺水与疾病让葡萄牙舰队减员严重。他们的远距离炮击却没有在根本上撼动守军的防御,最后全部人都只能撤退到南面的卡马兰岛寻找淡水资源,但开始登岛后他们又发现岛上的穆斯林要塞就快建造完成。为了挽回自己的颜面的苏亚雷斯带着舰队向南抵达索马里海岸攻占和洗劫当地的泽拉城,这次失败的远征至此终于算是告一段落,舰队中大部分减员并非战死,而是由缺乏补给与疾病暴死在炎热的红海海域。葡萄牙人已经在察觉到自己海洋帝国的极限,之后他们不再对红海地区抱有那么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