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与罗马帝国谁更强其实赵括就可以吊
大秦帝国亡于无仗可打,是基本共识了。
秦朝统一以后,可以调集数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南吞百越,拥有标准化的装备体系,完全有能力发起一场远征;
图片来源于《大秦赋》
更重要的是,由于人口与土地的矛盾,以及高度内卷化的耕战体制,也有对外扩张的内在动力。
可以说,大秦帝国这个战争机器保持着相当高的惯性,根本停不下来。
假如你穿越回了大秦,告诉秦始皇,西边有个罗马,咱们揍扁他们,继续疯狂并购,秦始皇也答应了。
图片来源于《大秦赋》
你该如何操作呢?
01
战前的准备,你要读《史记》
当时秦国和罗马并不接壤。
两个超级大国中间隔着河西走廊的大月氏、新疆一带的西域诸国、中亚-阿富汗的巴克特里亚、伊朗高原北部的帕提亚王国、雄踞西亚大部的塞琉古帝国、希腊-巴尔干地区的安提柯王朝。
图片来源于史地蜂
虽说有三十万人北逐匈奴,五十万人平定百越的记载,但秦的征兵制度实际上都是临时征发壮丁,并不存在常备军,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负责后勤运输的“辅兵”。
这样的部队显然不可能承担起超级远征的任务。
因此你建议秦始皇组建一支半职业化的军队,方案当然是照抄秦始皇的好学生汉武帝,谁让你读过《史记》。
事实上,亚历山大东征之前,他的父亲腓力就进行过类似的军事改革,削减辅兵的数量,以减轻后勤压力。
图片来源于《亚历山大大帝》
这只部队的规模大概多大呢?10万人。这可不是信口胡说,而是有依据的。
亚历山大东征的兵力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通过历次战役的统计,其巅峰时期的兵力大约就是10多万人。
无独有偶,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各领5万骑兵远征漠北,这是汉武帝时期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可见在那个时代,10万规模基本上是精锐部队的极限。
显然,秦始皇是不可能像亚历山大一样御驾亲征的,秦国的将领虽多,但能够独当一面,年龄也比较合适的,大概也就蒙恬、王贲了。
图片来源于《大秦赋》
于是以蒙恬为主将,王贲为副将,率领先头部队,祭旗出征了。
02
征讨西域,合纵连横
西域小国林立,互不统属,根本无力抵挡秦朝大军。秦朝在这里设立据点,后续部队开始屯田,将西域作为远征的前进基地。
不出意外,秦军能够顺利推进到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也就是中国史籍中的河中地区。如此一来,远征就有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中转站。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时期,由于亚历山大死后,马其顿帝国分崩离析。
大夏(巴克特里亚)、安息(帕提亚)两个国家,他们正在跟更西边的条支国(塞琉古帝国)打得难解难分;而条支国呢,又跟更更西边的安提柯王朝、托勒密王朝打得难解难分。
这时候,我们战国以来的纵横遗风派上了用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大秦成功说服大夏、安息,与秦朝结成同盟,共同对付条支国。
条支国是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出来的最强的一支,在位的安条克三世号称“大帝”,也不是易与之辈。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可以依托本土优势,动员数倍于秦军的兵力,且有马其顿方阵、具装骑兵、战象等强力兵种。
这可能是,秦军西征以来的第一次挑战。
但秦军向来擅长奔袭作战,蒙恬等前线军事主官又是百战宿将。
蒙恬以偏师正面佯攻,主力沿阿特拉克河顺流而下,攻略里海沿岸的绿洲,再溯萨菲德河而上,进入伊朗高原西部,然后翻越分水岭,沿卡伦河南下,或者底格里斯河的另一条支流迪亚拉河,直取条支国经济最为发达的核心区域,也就是两河流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沿途既可以提供水源,也可以水运物资,完美绕开了遍布荒漠的高原东部。
恰好天佑大秦,此时塞琉古与托勒密之间的叙利亚战争再次爆发(注:塞琉古与托勒密的第五次叙利亚战争),塞琉古西部边境上的部队被吸住,无法回援。
秦军攻克了兵力空虚的塞琉古最大城市,也是事实上的陪都——塞琉西亚。
安条克三世依托首都安条克负隅顽抗,但终究大势已去,这是一招黑虎掏心的绝招,也是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提前预演,由于缺少战略缓冲,塞琉古帝国这个西亚霸主,就这样轰然倒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两河流域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与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相似,秦军依然可以在这里以战养战,且可以把国内的人口源源不断迁移到这里。
03
遭遇罗马,世上只有一个大秦
几乎同时期,当时的罗马共和国已经征服了高卢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区,所以地中海地区是四国争霸:罗马、迦太基、马其顿(安提柯王朝)、埃及(托勒密王朝)。
迦太基离罗马太近,吴越仇雠敌战之国也;马其顿的腓力五世落败,被迫与罗马签订了和约;埃及的托勒密五世还是个孩子,在威逼利诱下倒向了秦。
图片来源于《天将雄师》
结果是,秦与埃及、迦太基结成同盟,罗马与马其顿结成同盟。
这个结果有利也有弊,迦太基在第二次布匿战争后被罗马解除武装,但是商业经济发达;埃及在叙利亚战争后一蹶不振,但是农业生产发达。
也就是说,这两国虽然在军事上无法提供太大的帮助,却可以在后勤上提供足够支持。
双方最有可能会战的地方是小亚细亚—希腊地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时的罗马军团是马略改革后的产物,一个军团平均人,由于共和国体制所限,一名执政官只能同时指挥两个正规军团和两个辅助军团,也就是2万人。
元老院最多能派出两名执政官,点起4万兵马渡海应战,希腊各邦也拼凑起2万人助战。
秦军这边没有指挥上限,减去留守兵力,加上同盟兵力,劳师远征,不可能同时到达前线,就算7万人。
罗马的兵种比较单一,大部分都是装备头盔、大盾、锁子甲的重步兵,阵型通常为三列:第一列是青年军,第二列是壮年军,使用标枪和短剑,第三列是后备军,主要使用长矛,骑兵和辅助部队部署在两翼。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秦军是典型的东方复合兵种,有装备矛、戟、铍、剑盾、弓弩的各类步兵,战国时代的骑射兵和收编的具装骑兵,还有少量战车等等。
交战伊始,秦军的弓弩开始发威,铺天盖地的剑雨对罗马希腊联军造成了不小的杀伤,虽然罗马也有弓弩,但数量比较少无法对抗;
然而当双方距离30步的时候,罗马的标枪队突然出击,重创了防护较差的秦军前锋,引起了一阵骚动。
罗马军团的乌龟壳战术让秦军极不适应,但如果此刻前线是蒙恬指挥,他完全可以派出锐士进行反冲击,掩护主力部队后撤,罗马的伤亡也很大,于是双方各自罢兵休战。
图片来源于《失落的第九军团》
秦军决定教教这帮蛮子什么叫兵法,他们连夜拔营,故意把军旗什物丢了一地,做出很慌乱的样子,向后大踏步撤退。
第二天,罗马人发现秦军撤退了,谨慎地派出斥候进行试探性追击,发现秦军宿营的土灶从10万个减少到5万个,从5万个减少到3万个,得,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罗马指挥官大喜,指挥大部队急行军追了上去,结果在某山谷遭遇秦军伏击,乌龟壳变成了死乌龟壳,执政官也死在乱箭之下。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第二次布匿战争的记载,罗马总共动员了25个军团,他们举国仍然可以拼凑出8万人的队伍。
图片来源于《失落的第九军团》
但蒙恬的指挥能力却可以得到无限发挥,避实击虚,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奔袭意大利东南部的塔兰托,配合希腊西海岸的友军完成了渡海作战,后勤补给得到了保障,从而避免了汉尼拔的悲剧。
然后突然北上围困罗马,但不急于攻城,而是围城打援,配合重新武装起来的迦太基、马其顿,最大限度地消耗罗马人的有生力量,经过数年苦战,终于发起了对罗马城的总攻。
罗马人不愿屈服,他们在名将大西庇阿的指挥下,依托城墙和山丘进行殊死抵抗,长达半年之久。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眼见强攻不下,王贲想起水淹大梁的情景,时值冬春季节(地中海气候的洪水期),他听说流经罗马的台伯河常年泛滥,便亲自带领士兵在上游筑起大堤,壅塞水流,洪水慢慢地涌上来。
结果不言而喻,随着一声令下,洪水汹涌而下,罗马顿时一片汪洋,七丘之城变成七岛之城,人民化为鱼鳖,元老院见大势已去,宣布投降。
04
结语
秦始皇完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他决定继续扩大阿房宫和始皇陵的规模,以匹配世界征服者的荣耀,又第二次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还想再活五百年。
罗马灭亡后,原来的盟友迦太基、马其顿、埃及蠢蠢欲动,战争似乎永远没有尽头。这可苦了秦朝的老百姓,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图片来源于《天将雄师》
后来,秦始皇死了,华夏大地掀起了反秦的起义。
消息传到罗马,蒙恬王贲知道回去已经来不及了,但大秦将士不能白白牺牲,于是他们选择像赵佗一样,拥兵自立,罗马提前进入帝国时代。
他们为了稳定统治,接受了罗马文化,多年以后,已经与罗马人无二。但他们的后代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就连emperor都是“统帅”而不是皇帝的意思,所以后起的汉王朝心有灵犀地称他们为——大秦。
图片来源于《大秦赋》
恰好闹钟铃响了,你也从梦里穿越回来了,要上班了,但是你心不在焉,决定上班摸鱼,玩一下游戏,实现地图开疆的梦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