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史记尹磊谈伯希和与圣武亲征录

《圣武亲征录》是有关蒙古历史的汉文史料中较为重要的一部著作,对成吉思汗早年事迹及统一蒙古各部,向西发动军事征讨、南下攻金和窝阔台汗灭金等均有记载,虽较《蒙古秘史》简略,但由于其与前者的史源并不相同,而与《元史》太祖、太宗两朝和《史集》的有关记事可以互相印证,因此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伯希和晚年投入巨大的精力对《圣武亲征录》进行注释,但到年他逝世时,全书的注释工作并未完成。其弟子韩百诗对遗稿进行了整理,以《圣武亲征录——成吉思汗战纪》为名出版了这一作品,堪称蒙元史研究领域的一部经典之作,其学术重要性,不下于巴托尔德《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国内学界向来早闻其名,但由于这部著作系用法文撰写,故利用尚不甚广;并且因为其涉及的专有名词较多,涉及的史、地知识广泛,因此一直未能向国内学界全面译介,学者和爱好者无由获窥全豹。

今年8月,该书由尹磊译为中文出版。该译本不但忠实翻译了原书,还广泛吸收了国内外蒙元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引用文献进行核查,对有疑义和不准确之处加以注释,对原书所引《史集》中的波斯文,利用多个版本进行校勘,从而使本书的学术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记者:韩百诗在《圣武亲征录(法文译注本)》前言中写到,他的老师早在年就对《圣武亲征录》一书做了注解。从年算起,到现在已有80年了,为何还要翻译它?它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尹磊:学术著作并非是越新越好的。在伯希和还在世的时候,他的一些论文就已有冯承钧先生译成中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耿昇先生又翻译了伯希和的一些著述。但伯希和的几大重要著作《马可波罗注》、《圣武亲征录(法文译注本)》、《金帐汗国史评注》都还没有翻译过来,这其中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伯希和的学问十分渊博,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翻译的难度是十分巨大的。就拿目前译出的这部《圣武亲征录——成吉思汗战纪》来说,涉及到蒙古史、中亚史、藏学、伊朗学、历史地理学、音韵学、宗教史等等各方面的知识,最长的一个注释有47页,将近4万字,可以说每一条注释就是一篇论文。到目前为止,伯希和、韩百诗《圣武亲征录》中的许多学术论断,都仍是不刊之论;其作为《圣武亲征录》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的地位,也没有被取代。它的很多成果,都被蒙元和民族史学界所接受和利用,但伯希和是如何推导出这些结论的,换句话说就是他是如何天才的运用不同文字的历史资料进行对勘的,中国学界还不甚了然,所以中译本的出版可以说解决了这个问题。

记者:在这本书的导论中,我们能看到《圣武亲征记》成书的大致过程。《圣武亲征录》这个书名是译自蒙古文还是汉人自行起的?

尹磊:《圣武亲征录》这个书名,是在该书于13世纪后半叶由史臣编撰完稿时所采用的,“圣武”来自于成吉思汗的尊号“圣武皇帝”。据伯希和的研究,这部书的史料来源,应该是一部现已佚失的蒙古文编年史,也就是《阿勒坛·迭卜帖儿》即“金册”。蒙元时代另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即拉施都丁的《史集》,在叙述有关成吉思汗、窝阔台的相关史事时,应该也是利用了“金册”,因此今本《圣武亲征录》的相关纪事,与《史集》的内容往往能够对应起来。但《圣武亲征录》与《史集》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缺少了有关成吉思汗祖先的情况。因此伯希和怀疑,今本《圣武亲征录》应是在一个源自于“金册”的原始文本的基础上编撰完成的,并且在完成之后,就和《蒙古秘史》一样被收藏于内府,并且不允许汉人观览。直到明朝建立后,这部书才重见天日,并被陶宗仪收录到他汇集的大型丛书《说郛》之中,这也是目前所知《圣武亲征录》最早的版本。

记者:对研究蒙元史来说,《圣武亲征录》在东西方学界的流传及影响情况如何?

尹磊:《圣武亲征录》是在清代末年学者注重西北史地之学的潮流之中得到整理的著作之一,最初进行校勘整理的有何秋涛、李文田、沈增植、文廷式、丁谦等人,他们都是当时最杰出的学者。他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39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