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40年,伊朗疫情致死率高达10,高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一方面,由于遭受多年的石油封锁,经济限制以及地区安全局势混乱等,伊朗经济已然摇摇欲坠,险些崩溃。日前世界银行发布新版的《全球经济展望预测》报告指出,伊朗经济再次出现负增长,预计年该国GDP增速将同比下降8.7%。正如哈桑·鲁哈尼所言:“今天,这个国家正面临着过去40年来规模最大的压力和经济限制。”
另一方面,随着汹涌而来的病毒,伊朗国内疫情形势日趋严峻。根据伊朗卫生部最新消息,截至当地时间5日上午,伊朗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例,康复例,死亡例,目前伊朗31个省都发现了确诊病例。更令外界担忧的是,在面对突发状况考验之际,当下的伊朗却成为中东地区的“风暴眼”,其周边国家都被这场飓风所裹挟。
值得注意的是,伊朗的医疗水平在中东地区可谓名列前茅,该国建立了分级医疗体系,有着基本覆盖全国的初级卫生保健系统;同时伊朗有着较强的本土制药工业,该国97%的药品均可自主生产;由于低廉的价格和较先进的医疗技术,伊朗亦是中东地区热门的医疗旅游目的地,每年有数十万旅客前往该国寻求医疗服务。既然如此,这次伊朗的抗疫行动为何显得举步维艰?该国又将如何通过接下来的重重考验?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1、实力尚存:40年沧桑巨变,伊朗创造出“难以置信的杰作”
“病者有其医”这一句掷地有声的口号,是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时最高领袖霍梅尼的郑重承诺,并且写入了该国宪法第29条。为了兑现这一承诺,多年来伊朗竭力推广该国卫生事业,主要功夫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实现全民医保,二是注重对医科人才的培养。
为此,伊朗每年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不菲,根据世行数据显示,年伊朗医疗投入总费用为亿美元,占到当年GDP的8.1%。
时至今日,巨大的投入也让伊朗的医疗总体实力在中东地区位居前列,比如该国人均寿命已飞速提高,从年的54.1岁提高到年的76.4岁,而且不同职业背景的伊朗人都享有不同的医保系统,连在伊朗寻求避难的部分阿富汗和伊拉克难民也能享受医疗保险。又如,年,伊朗已拥有共计所医院、13万个床位、40万名医务人员,平均每人有0.5-1.1名医生、7名护士和17张病床。
可见,通过四十年的披荆斩棘和砥砺奋进,伊朗国内的卫生领域均取得了全面改善。据年《全球卫生安全指数》报告显示,在“治疗病患和保护医疗工作者的充足稳健卫生系统”指标中,伊朗排名第62位,远高于平均分,甚至在南非、越南和卡塔尔之前。公正而言,伊朗公共医疗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称得上及格,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
(1)拥有完善的初级卫生保健系统
从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就开始搭建公共卫生系统,在经历了四次重大改革,该国拥有一个齐全的初级卫生保健系统,甚至被称为“难以置信的杰作”。具体来看,目前伊朗的卫生事务由伊朗卫生和医疗教育部负责管理;在此之下,该国每个省份至少设立一个医学院,为大城市居民提供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并及时向上述两个部门汇报情况,目前伊朗的31个省里设有67所医学院。
在医学院之下,则是地区卫生网络,负责管理地区卫生中心、医院、特别诊所等机构;而地区卫生中心之下有农村医疗服务和城市医疗服务部门,其中,农村医疗服务部门主要体现方式为医疗屋,也是所谓的乡村诊所,数据显示,到年,伊朗农村地区共设立了超过1.8万个医疗屋,驻有3.2万名社区医务人员,覆盖了95%的农村人口。这个层层叠叠的医疗系统让伊朗开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大门,包括边远地区的万人在内,几乎所有伊朗人都享有免费的基本医疗服务。
(2)拥有中东地区最高的制药水平
据了解,在伊斯兰革命之前,伊朗拥有在海湾地区乃至中东地区最大的制药工业,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药机械设备,其生物制药方面是中东水平最高的国家。在此基础上,从年开始,伊朗就采取了以仿制药为本的国家药品政策;发展至今,目前伊朗已有家本土制药公司,其中包括片剂、针剂、糖浆制造厂,以及各种注射器生产厂和草药生产厂,该国国内使用的97%药品均为本土制造,医药市场价值约45亿美元。
而在购买药品时,高达92%的伊朗人都会使用医保购药,为控制药品价格,伊朗也对多种药品生产和进口实施了补贴政策。另外,据伊朗官方消息,该国拥有家生物科技公司,是世界第三大的生物科技产品出口国,而这些伊朗自主研发的生物制药产品出口主要对象包括俄罗斯、伊拉克、叙利亚、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土耳其等国。
(3)中东国家医疗旅游重要目的地
由于伊朗的医疗条件及医疗技术优于其他中东国家,加之该国还是世界少数允许活体器官交易和移植的国家,靠着整形手术大国的招牌,以及在眼科、牙科等学科的优势,吸引到不少中东国家病人慕名求医,一举成为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国民众医疗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医疗旅游随之成为了伊朗的新兴产业之一,据伊朗卫生部数据显示,年3月至年3医院共接待7万余外国病人入境治疗,在这一年内该国医疗旅游行业便为其贡献了约12亿美元的收入。在此背景下,伊朗已将其年度医疗旅行者的目标设定为年达到约万人,并表示伊朗有能力每年从医疗旅游行业中获得70亿美元的收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伊朗已与周边13个国家签订了医疗旅游合作协议,目前伊朗有医院参与医疗旅游项目,其中家获得许可专门建立了国际患者区。除此之外,伊朗国内还设立了众多的私人旅游公司,专门负责安排外国患者前往伊朗治疗。
2、考验重重:全球共同抗疫之际,伊朗的失误与困境
然而,在中东地区拥有优良医疗体系和领先医疗能力的伊朗,自2月19日首次确诊病例以来,该国疫情的脚步并没有出现放缓的迹象,甚至随着时间的推进,伊朗公布的确诊数字更让人触目惊心。据美国兰德公司亚太政策研究中心流行病学家黄志环表示,目前伊朗的病死率大约在10%左右,可见该国防疫形势的严重程度远超全球平均水平之上。作为中东地区公共卫生系统最好的国家,时下造成伊朗病死率居高不下这一现象,细究起来有3个原因。
(1)不够重视的佛系防疫
要知道,比疾病更可怕的是轻慢。首先,由于伊朗人有着极其严格与虔诚的宗教信仰,每周的宗教仪式都是在密闭的空间里人与人极为靠近的活动,若是其中有疑似或轻症患者没有及时隔离和防治,该国宗教活动很容易变成一个巨大的传染源。
其次,恰逢该国大选投票关键时期,以及伊朗建国四十一周年的庆典活动,街上人流量不减。再者,伊朗人的文化传统讲究家庭聚会,喜爱热闹,不太能接受长期的冷漠隔离。不可否认,伊朗的文化、生活、宗教习惯都为该国疫情防控带来不少不利因素。
(2)防疫物资进口受阻
除了疫情防控措施不到位,伊朗抗疫装备不足也是一大问题,伊朗在此次疫情中死亡率如此之高,极有可能与其医疗设备和防控用品紧缺的情况有关,由于长期受到美国施加的经济限制,伊朗在购买防疫医疗物质时面临无法跨境支付的困难。虽说伊朗本国拥有较强的制药工业,但生产药品所需的原料药有三分之一依赖进口,而治疗罕见疾病的新型抗癌药、化疗药品等高端专用药品则是完全依赖进口。
伊朗医疗设备和仪器也同样如此,根据伊朗医疗器械管理局统计,年伊朗的医疗器械市场价值25亿美元,但只有30%的器械为本国制造,其余70%全部需要进口,包括核磁共振成像仪、扫描设备、骨科器材,甚至病床在内的基本设备。但是由于美伊关系的紧张,伊朗在国际医疗设施采购上阻碍重重,致使伊朗医疗设备老旧化严重也无法更新换代,目前伊朗应对疫情的医疗设备极其短缺,包括医疗床、个人保护设备和呼吸机等严重不足。
尽管美国一再声称对伊朗的经济限制不包括医疗用品和药品,但美国实际上阻断了伊朗进行国际金融交易的能力,使得高端的医疗物资和设备无从获得。“缺医少药”,这可能也是这次疫情伊朗病死率畸高的主因。虽然伊朗有着该地区的顶配设置,但是常年的国际限制已经对伊朗的医疗系统造成了打击;哪怕伊朗医学教育、外科医疗都很发达,健康网络也全面覆盖,可仍然无法挡住这样的劫难。
(3)医院口碑不佳
据伊朗医科大学一位教授表示,医疗器械和药品短缺固然是伊朗医疗界目前面临的困难,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伊朗医院的人才流失率极高,这才是最大的隐患。上文提及伊朗十分注重对医科人才的培养,伊朗全国共有51所医科大学,万名医科学生,2万名医科教授,该国医科生入学时免除全部学费,但必医院义务工作直至毕业。
然而,对于大多数工作在伊朗医院一线的基层医护人员而言,每月的工作时间超过个小时,工资却仅仅足够解决自身温饱;想要获得医学教授的职位,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则至少需要二十年的工作积累,以及在医疗理论与实践领域有所突破或发现。因此伊朗医科生毕业后普遍不愿意去医院就职,而更倾向选择待遇更好、工作医院。
而不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也造成伊朗医院人浮于事、服务态度及口碑不佳的现状,加之该国医院硬件设备老旧、药品匮乏。即使在医院就医可以享受医保津贴,但在许多伊朗人心中,医院已经逐渐成为“医术低劣”和“不靠谱”的代名词。医院资质良莠不齐,存在收费不规范的弊端,普通的伊朗民众也消费不起,继而养成了“医院”只求神明保佑的习惯,未及时就诊的病人也是造成此次疫情死亡数在确诊病例中占比较高的原因之一。
3、敲响警钟:伊朗之困,看美元限制的威力与反噬
另外,由于伊朗在历史上极少经历大规模疫情,该国的传染病报告、监测和跟踪系统并不健全,没有成熟的应对方法和经验,因此该国在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大规模疫情仍旧压力重重。
不过为了尽快遏制疫情蔓延,伊朗已借鉴“中国模式”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防控措施:将中国诊疗方案翻译成波斯语向公众发布,以及提供由中国相关学术机构与研究所发布的各种抗疫指南;占地平方米的伊朗版“火神山”医院也开建了;还有派出30万人组成的医疗小组到全国各地“挨家挨户”主动寻找疑似病例等等。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对于伊朗的驰援也纷纷而至。据不完全统计,2月25日至28日,短短三天内中国已向伊朗捐赠了25万个口罩及7万个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中国医疗专家团早前也顺利抵达伊朗,协助该国共同抗疫。世界卫生组织筹备的7.5吨的医疗物资和4套欧洲制造的诊断设备也在运往伊朗途中。此外,英法德三国表示,将会送出包括检测设备、防护衣、手套等紧急医疗资源,以及万欧元的相关医疗用品,以协助伊朗控制疫情。全球战疫的大背景下,难有一国一城能够独善其身,应对无国界的病毒,必须依靠无国界的合作。
伊朗如今正面临一场与时间的赛跑,防疫物资产能能否跟得上,民众防护意识是否得当,医疗设施又是否能够及时到位,均是考验伊朗能否挺过此次疫情的重要衡量。然而,伊朗抗疫形势能否迎来转机,很大程度要取决于美国是否放松对其经济限制。尽管美国坚称药品和人道主义物资不受限制,但是全球许多银行和公司担心受到惩罚都不愿与伊朗做生意,目前伊朗已经被国际银行体系隔绝;而近期总部设于巴黎的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还决定将伊朗列入黑名单,使伊朗银行与外国银行结清付款的手续更难办理,有钱也没处花。
美国金融限制的威力不仅仅限于对伊朗经济和金融业造成严重破坏,更是波及全球金融体系。一份年发布的报告显示,自年1月以来,全球监管者针对金融机构实施了总计亿美元的罚款,其中97%都是由美国监管机构实施的。而美国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实对其认定的行为不当者进行经济和金融的全面孤立,直接原因在于美元以及美元计价的金融活动在全球拥有绝对主导力,美元于无形之中就收获了各国辛勤的劳动成果。
然而,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美元过度追求“霸道”后的反噬效果似乎已经悄悄开始了,如俄罗斯宣布与伊朗“以物换物”的INSTEX结算机制已经启动;部分资源大国开始使用非美元货币进行油气交易结算;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签订越来越多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各国央行积极研发数字货币等等,可见,全球金融体系正在尝试探寻美元的替代方案。或许正如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所言:“如果没有别的储备货币来补充美元,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必然崩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