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一个叙利亚小男孩的命运抗争,
这个夏天,盛暑难消,真心没想着看这样一部电影。
我理想的惬意的避暑方式,应该是周末窝在沙发里,小U非常忠实的送着源源不断的凉风,最好是有一块冰镇西瓜能让人美美地吃上一口,那就更爽了。
在百无聊赖中搜到了《何以为家》的电影,印象中是哪位朋友跟我推荐过,讲的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叙利亚小男孩的故事,我意图了解一下。
脏乱的小屋里,孩子成群,我一时间无法准确的数清这是一个四口、五口还是六口之家。没有人丁兴旺的欢声笑语,没有父慈子孝的天伦之乐,乱糟糟孩童的啼哭声,大人的咆哮声。影片很好的用声、光渲染出悲惨的基调。
为了生活,赞恩的父母准备“嫁”掉自己的大女儿,也仅仅是十岁左右的孩子。赞恩挥舞起自己的嫩拳反抗无效后,负气离家出走,得到一个黑人母子的收留。这个陌生的地方让赞恩比在自己的家里更感觉到像个家。他很乐意帮黑人女人照顾她的小北鼻阿约斯。
可惜,这个女人和孩子都是黑户,也是偷渡到黎巴馁,在一次外出的时候被警察发现,被进行驱逐。十二岁的赞恩不得不向大人一样想办法养活2岁的小婴儿,只是最后他绝望了。将阿约斯卖给人贩子之后,他重新回到原来的家庭,想找到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然后远走他乡。
三个事实击碎了赞恩最后的幻想:
他是黑户;
妹妹婚后不久死了;
母亲又有了身孕;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添丁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它意味着香火的延续,意味着家族的繁衍兴旺。但在这个逃难到黎巴嫩的叙利亚家庭里,无休止的生育则代表这叠加的生活成本增加,抚养孩子的困难,物质资源的消耗。
生育问题继而引发的更多困难可能比生育本身还要麻烦。很简单的逻辑,一个家庭的收入来源只有成年劳动力,生育后包括抚养孩子则直接导致整个家庭的劳动力丧失,生活困难加剧。无休止的生育会将把这种糟糕的状况带入恶性循环当中。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给生育癌看的,能引起国内被逼婚逼生的年轻朋友强烈共鸣。诚然,赞恩对父母最大的控诉是请不要再生孩子了,可也只是一个孩子即便是生活的磨难让他加速成熟的浅薄的认识。他认清了困难的直接来源是不节制的生育,继而勇敢的站起来反抗,但是他无法洞悉到问题的本质,是战争毁掉了美好的家园,是霸权强权左右了战争,是衰弱的国力在霸权主义面前不堪一击。
更为悲哀的是,如果赞恩意识到了这个根源问题,那么随之会想清楚第二个问题,这种现状有可能是无法改变的。
如果影片只是引起被逼婚逼生的年轻朋友共鸣,那确实激不起我写点东西的兴趣。让我真正的感触良多的是只有国家强盛才能人民安康。我们的先辈在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年代,在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炮火连天任人欺辱的岁月,何尝不是惶惶如丧家之犬?
生逢盛世,不得不感恩这个时代。继承先辈之遗志,为祖国强盛,为国泰民安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殊不知新冠疫情还在虎视眈眈,郑州人民还处于水深火热。一天天的在网上吵吵戏子那点破事儿,请深思在深思一下,何以为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