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是如何分裂中东的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效果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全文共计字

预计阅读10分钟

中东地区可谓是世界上地区冲突最为剧烈的地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中东地区战乱不断,巴以冲突、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给中东地区甚至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实际上,在十二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多年的时间里,中东地区曾非常安宁。直到英国人介入以后,情况就变了。

▲中东地区地区范围示意图。连接亚欧非三大陆,处于世界的枢纽地带,控制了中东就能世界命脉。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英国的世界影响力比如今的美国还要大,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巅峰时期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公里,号称“日不落”帝国。但作为一个远离大陆的海岛国家,英国始终缺乏国家安全感。为了维系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攫取战略利益,英国在中东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成功地把中东地区搞成了一个火药桶。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其统治期间be认为是英国的黄金时代。(图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英国人分裂中东的目的,就是让中东始终处于弱国混战的地步,让中东各国再处理冲突纠纷时不得不引入英国或其他欧洲列强等外部力量,以给自己借调解纠纷攫取利益的机会。

I.瓦解奥斯曼帝国

对英国人来说。妨碍其分裂中东最大的因素是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是由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国,主要宗教是伊斯兰教,但也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部分文华。极盛时期,奥斯曼帝国的疆域横跨亚欧非三个大洲,覆盖了现今中东、北非、巴尔干半岛等广袤地区,甚至连地中海也在其掌控之中。15世纪至19世纪之间,奥斯曼帝国是唯一一个能向欧洲叫板的伊斯兰国家。

▲君士坦丁堡战役。年,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彻底灭亡东罗马帝国。(图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东地区是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一部分,在帝国的强大统治力下,中东地区整体上一直处于和平稳定的状态。即便奥斯曼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的矛盾也会在帝国的统治下被妥善处理。所以要想搞乱中东地区,必须要搞垮奥斯曼帝国这个强大的“仲裁者”。

▲苏莱曼一世。奥斯曼帝国第10位苏丹,-年在位,在伊斯兰历史上与阿巴斯大帝、阿巴克大帝齐名。(图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年后,持续扩张的奥斯曼帝国终于开始走下坡路,年后,奥斯曼帝国只能任欧洲列强欺凌。法国、英国、奥地利和俄国都开始准备瓜分奥斯曼帝国。年,拿破仑首先攻占了位于奥斯曼帝国边缘地带的埃及,开始了蚕食奥斯曼帝国的第一步。此后,英国也以埃及为跳板,逐步东进伊斯兰世界的核心地带。

▲年,奥斯曼帝国围攻维也纳失败,标志着帝国扩张的终结,奥斯曼帝国开始走向衰落。(图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英国采取了迂回战略进行渗透。首先绕到奥斯曼帝国的东部边缘地带——海湾地区,扶植并控制了众多小国家,使英国在海湾地区站稳了脚跟,也保障了英国商船的航行安全。

▲年奥斯曼帝国的疆域,海湾地区是其统治的薄弱地带。(图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但由于当时的奥斯曼帝国对于英国的商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英国并没有进一步扩大对奥斯曼帝国的分裂行动,也制止了俄国等国家试图瓜分奥斯曼的企图,在一定时间内充当了奥斯曼的“保护国”。

转折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年一战爆发后,奥斯曼帝国站在了同盟国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一边,成为英国的军事敌对国。英国开始彻底瓦解奥斯曼帝国,并着手塑造战后的中东秩序。

▲穆罕默德五世,奥斯曼帝国第三十五任苏丹,一战期间带领奥斯曼占到了同盟国一边。(图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达到目的,英国人开始处心积虑策动奥斯曼的阿拉伯人起义。公元七世纪至十三世纪中期,阿拉伯人曾建立起覆盖中东、西亚、北非和地中海部分地区的阿拉伯帝国。年奥斯曼帝国组建后,虽然阿拉伯人在土耳其人的统治下生活安宁,但阿拉伯人一直有着重建阿拉伯民族国家的愿望。英国人正是利用了阿拉伯人的民族主义,开始在奥斯曼帝国的后院煽风点火。

英国人首先承诺在一战结束后帮助阿拉伯人建立一个“北到亚历山大勒塔,东到伊朗边境,南到波斯湾,西接红海、地中海“的“阿拉伯帝国”。但整个沟通过程是由时任英国驻埃及、苏丹高级专员麦克马洪与阿拉伯领导人谢里夫侯赛因通过8封信件沟通的。且麦克马洪在信中的承诺含糊其辞,让阿拉伯人信以为真并在年6月5日发动了大起义。

▲侯赛因·伊本·阿里,谢里夫是其称号。年带领阿拉伯人发动阿拉伯大起义。(图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实际上,英国绝不可能扶持阿拉伯人建立自己的帝国,因为这将成为自阿拔斯王朝以来最大的帝国,等于在中东地区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强大、有着悠久历史的对手。事实上,英国在策动阿拉伯人起义的同时,也在与法国、俄国和意大利之间暗中约定在战后肢解阿拉伯世界。-年间,英法意俄先后签订了《君士坦丁堡条约》《伦敦条约》《塞克斯-皮克特协定》《圣让·得莫里埃纳条约》,设计了瓜分阿拉伯的蓝图。

▲塞克斯-皮克特协定划定的势力范围。

II.挑动阿拉伯国家内斗

一战结束后,英国果然没有向阿拉伯人兑现承诺。巴黎和会上,阿拉伯人独立的问题根本没有纳入讨论内容。谢里夫·侯赛因自行宣布为阿拉伯国王,但英国人并不承认。

▲巴黎和会三巨头,从左至右分别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图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了不让中东地区再次出现奥斯曼帝国这样阻碍自己攫取利益的稳定大国,英国串谋法国按照《塞克斯-皮克特协定》将阿拉伯世界分裂成若干个“委任统治国“。英国控制了巴勒斯坦、外约旦、伊拉克、南也门、埃及和苏丹,法国控制了黎巴嫩和叙利亚,意大利控制了利比亚。

▲丘吉尔曾任英国殖民事务部大臣,对瓜分中东,他曾吹嘘“在一个周日的下午用笔轻轻一划,就床走出约旦”。(图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委任统治,说白了就是在挑选代理人管理这些国家,通过操控代理人来操控这些国家。类似于现代企业的委托代理制度——被委任统治国家是企业,欧洲列强是董事会,委任统治国代理人就是企业经理。

为了保障中东地区不出现有影响力的大国,英国人推行“分而治之“政策,处心积虑在中东国家之间制造分裂,挑动阿拉伯国家内斗。

年,英国与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协议,将伊拉克在波斯湾的沃尔拜岛和布比延岛划归给科威特,让伊拉克失去了直通波斯湾的通道,几乎成为了一个内陆国。科威特曾希望重新与伊拉克合并,但遭到了英国的镇压。年、年,伊拉克曾两次试图吞并科威特,但都被英国击退。

▲英国从伊拉克拿走这两个岛屿,就相当拿走了伊拉克大门的钥匙。

失去直接出海通道的伊拉克在之后因与伊朗争夺八公里的石油通道直接爆发了两伊战争。

▲红色箭头是伊拉克和伊朗石油出海的路线,争夺这条运输线的控制权是两个国家爆发战争的原因之一。

除了在国家之间制造对立外,英国人还在阿拉伯国家内部制造分裂。对伊斯兰教稍有了解的人可能清楚,伊斯兰教下的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对立严重,矛盾极深。英国在年占领现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后,为了不让伊拉克成为一个稳定的国家,强行将什叶派的巴士拉、库尔德人的摩苏尔和逊尼派的巴格达组合在一起,为伊拉克埋下了内部冲突不断的种子。

▲伊拉克内部教派、种族矛盾复杂,国内冲突不断。(图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法国也在搅乱中东中帮了英国不少的忙。年黎巴嫩成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法国在黎巴嫩地区揉合了逊尼派、什叶派和希腊东正教等信众,然后扶植基督教派掌权,与英国在伊拉克的做法如出一辙。

▲黎巴嫩内部教派分布图,数量最少的基督教掌权。(图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即使在落后的地区也能看出英国人这种卑劣的企图,所以中东地区流传着“如果两条鱼在相斗,背后一定有英国人在捣鬼“这种说法。

III.讨论

就目前中东的局势来看,英国人达到了“绝不能让中东出现大国“的目的,只是如今的英国已经失去了世界霸主的地位,美国取代英国,但在中东延续了”分而治之“制造分裂的政策。但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其在中东地区的政策都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最终将麻烦引导了自己身上——由于欧美国家制造的分裂,中东地区各国之间关系极其复杂,使得欧美国家在中东的外交政策非常容易出现战略错误,因为一旦和一个国家过于亲密,就容易引起另一个国家的针对,这可能是中东地区成为”大国坟墓“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郭家宏等:《论题:英帝国对印度“分而治之”政策研究》,《历史教学问题》年第02期。

田文林:《英国在中东的“分而治之”政策及其后果》,《西亚非洲》年第03期。

王三义:《委任统治与阿拉伯世界反西方倾向的历史渊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年第04期。

郭长刚、杜东辉:《英国的库尔德斯坦政策探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05期。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77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