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从俄乌冲突看网络空间武器化及其影
俄乌冲突揭示出网络空间武器化的危险倾向,表现为代码武器化、社交媒体武器化和互联网资源武器化,并对未来网络空间的国际秩序形成带来消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互联网底层信任基础面临挑战,网络空间的碎片化趋势进一步强化;网络空间军备竞赛加剧,国际安全规则制定进程来到重要节点;美国在网络空间占据绝对优势,大国博弈将更加激烈;非国家行为体的力量进一步凸显,大国竞争比拼融合国力。
虽然俄乌冲突仍未结束,但是它对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深远影响已经初步显现。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网络空间作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也成为冲突各方博弈的战场。作为发生在数字时代的新形态战争,网络战和信息战从“暗处”走向前台,特别是非国家行为体的“参战”,使俄乌冲突中网络空间的对抗态势更加复杂化。网络空间的武器化不仅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俄乌冲突的进程和走势,还将对未来网络空间国际秩序的走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俄乌冲突加剧网络空间的对抗态势
早在年,美国《时代周刊》(Time)的封面就用醒目的字体印着两个大写的单词“CyberWar”,即网络战。虽然已经三十多年过去了,这篇封面文章的大部分内容并不过时,它准确捕捉了网络战的两个侧面:一是网络战的动态效应,例如黑客攻击、打击关键基础设施等;二是信息战的心理效应,运用舆论以及其他手段来巧妙地影响公众。俄乌冲突中呈现的网络战也同样体现在这两个层面。
第一,俄乌双方都遭受了持续、系统的网络攻击,其中既有黑客组织发起的行动,也有不能确定攻击来源的行动。从乌克兰方面看,乌克兰政府部门、银行系统和关键基础设施遭遇了持续、系统的网络攻击。冲突爆发前后,乌克兰外交部、国防部、内政部、能源部、教育部等政府部门、多个军方网站、两家最大的银行和其他经济实体因遭到大规模网络攻击而关闭;乌克兰数百台重要的计算机被发现了数据擦除恶意软件,涉及乌克兰的金融和政府承包商,导致相关组织的系统设备数据遭到删除。此后,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致使多个乌克兰政府网站下线,一些银行网站关闭,银行无法提供服务。
从俄罗斯方面看,俄罗斯在冲突爆发后也遭到全球黑客组织的大规模网络攻击。全球最大黑客组织“匿名者”(Anonymous)宣布对俄罗斯发起“网络战争”,重点攻击对象包括“今日俄罗斯(RussiaToday)”和塔斯社(ITAR-TASS)等多家新闻媒体,成功入侵俄罗斯中央银行并披露大量秘密文件。年3月,绿盟威胁情报中心监测到“匿名者”与其他支持乌克兰的黑客组织攻击了超过个俄罗斯工业控制系统,超过台摄像头设备遭劫持,并对俄罗斯多个敏感机构的工作环境和内容进行直播。此外,俄罗斯多个联邦政府网站遭遇供应链攻击,致使克里姆林宫、国家杜马、国防部网站、铁路系统和“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ussiaTodayTV)”、红星电视台(Zvezda)等多家俄罗斯网站都曾暂时瘫痪,俄罗斯不得不做好启用本国互联网系统的准备。
第二,新媒体时代的舆论战使得有关俄乌冲突的国际话语权争夺异常激烈。舆论是国家主导叙事权力和取得话语权的重要方式。美国凭借对国际舆论的主导权,使俄罗斯在舆论战中处于十分不利的位置。俄乌冲突爆发之前,美国便将其掌握的俄罗斯的战略部署、出兵日期公之于众。冲突爆发后,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被乌克兰网民实时直播并上传到全球社交媒体平台;谷歌、脸谱、推特等美国互联网企业“积极地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相关的搜索结果中显示权威新闻内容”,禁止了包括俄罗斯国有媒体“今日俄罗斯”及其他若干俄罗斯媒体通过广告获利,油管(Youtube)禁止了“今日俄罗斯”和卫星通讯社(SputnikNewsAgency)面向欧洲发布信息的账号。微软下架了今日俄罗斯应用程序,推特也删除了数十个与俄罗斯政府相关的账号,对俄罗斯官方媒体进行限制推荐,减少其传播能力。乌克兰副总统通过推特频频发声,得到了大量网民的同情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