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海权国家的诞生和发家史
我是卓言,我们一起终身学习,第天。
每天一本书,今天我们来读《海洋与权利》(上)
关于作者
安德鲁·兰伯特:伦敦国王学院劳顿教席教授,英国皇家历史学会成员,著名海军历史专家,著有《纳尔逊:不列颠战神》,《风帆时代的海上战争》,《挑战:年战争中的英美海战》等著作
关于本书
本书8年11月出版,以雅典,迦太基,威尼斯,荷兰,英国五个海权国家的兴衰历史为着眼点,将海权上升到国家的文化基因与发展路径角度加以诠释,突破了以往将海权单纯定义为发展海军力量,追求海洋控制的狭隘角度。
核心内容
本次解读突破了原书以时间线为主轴,逐个盘点单个海权国家兴衰史的结构,以提纲挈领的模式为你分析以下问题:海权国家诞生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海权国家发展的驱动力。
前言
曾经有一种说法“掌握了海洋,就掌握了贸易和全世界”。在人类历史上,很多具有影响力的大国,都是通过专注于海洋贸易和扩张而强大。作者兰伯特通过充分研究雅典、迦太基、威尼斯、荷兰以及英国这五个历史上显赫一时的海洋强国,从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多角度剖析了它们兴起和衰亡的原因。
在兰伯特看来,海权不仅意味着国家出于安全和经济利益对海洋实施控制,更是指,海洋在一个国家经济,战略,文化和政治生活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虽然传统海权强国在今天的多极世界中已经不复存在,但作为文化的“海权思想”依旧存在,并影响深远。
海权国家是如何诞生的?
按照作者兰伯特的说法,海权国家,就是通过控制海洋,给自己带来独特的经济战略优势的国家。
地中海,被欧亚非三大洲所环抱。如果说,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那么地中海就是海权国家的摇篮。地中海面积有限,气候宜人,岛屿遍布,比起广阔无边,气候变化莫测,惊涛骇浪的太平洋和大西洋,对人类来说,地中海就显得格外和蔼可亲。在这里人类可以获取各种生活所需的产品,也能以海洋为渠道进行往来。
作者强调,海权国家的诞生,首先是与海上贸易密不可分的。贸易的原动力是什么?是人类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需要彼此进行产品交换,用手头有的东西换来自己必需,而无法生产的商品。而地中海沿岸地区呢,是个物产丰富多样,但地区之间差异极大的地方,这就让地中海周边的不同人类民族,群落,从一开始,就有了强烈的航海和贸易需求。
举例来说,希腊半岛盛产鱼类,葡萄,橄榄油,但因为土地贫瘠,缺乏粮食。埃及土地肥沃,盛产粮食,但缺木材和金属。
早期人类用来制造工具的金属,是青铜,但在地中海,冶炼青铜需要的原料,散落在沿岸的不同地区:比如铜,几乎只产于塞浦路斯岛。而锡,要跑到更遥远的伊比利亚半岛,就是今天的西班牙才有。
在作者看来,海权国家诞生的第二个条件,是航海科技的进步。在前工业革命时代,比起陆地运输,航运的速度更快,成本也更便宜,所需要的劳动量也更少。在这种前提下,通过海洋来进行商品交换,就显得势在必行。公元前年左右,帆船诞生了,强大的风帆动力代替了人力划桨,让船只的体积和载重量不断变大。
在帆船被发明的时代,地中海上出现了一个早期国家,称为米诺斯。地点就在希腊附近爱琴海上的克里特岛。作者说,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海权国家的雏形。克里特岛面积不大,但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成了东部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和中转站。另外,米诺斯是地中海上最早拥有海军的国家之一,海军被用来运送自己的武士征服其他岛屿,或者防范海盗。
米诺斯文明衰落之后,继起的就是腓尼基人。这个航海民族起源于地中海东岸,今天的黎巴嫩和叙利亚一带,他们善于造船和航海技术,还会制造染料。紫红色染料,是腓尼基人的主要出口产品,腓尼基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希腊文中的“紫红色”。
在贸易活动中,聪明的腓尼基人创造了许多重要的文化成就,比如统一性文字,让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能够顺利沟通交流。今天我们熟悉的26个英文字母,源头就是22个腓尼基字母,后来也演化成为希腊和拉丁字母。
腓尼基人的贸易越做越大之后,他们也开始向外扩张。从西到东,在地中海沿岸和岛屿建立了许多殖民港口城市,当做贸易中转站和航海补给站。以这些城市和港口为节点,腓尼基人建立了疆域横跨北非,南欧,统治地中海东部的迦太基帝国。
同时,在希腊半岛,一支同样活跃,善于学习的民族从北部南下,逐渐统治了整个半岛,在著名的荷马史诗中,他们被称为“阿该亚人”或者“希腊人”。阿该亚人从周边的中欧,腓尼基人,埃及和巴比伦那里分别学会了使用铁器,航海造船技术、金属制造,以及数学和天文知识。天文学原本只用于占星等宗教活动,但到了希腊半岛,就被用于夜间航海时的导航,对于航海贸易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发现,海洋贸易带来了繁荣和人口增长,不同的文明或国家之间开始接壤。为了争夺有限的自然资源,以及由于经济发展速度,模式导致的财富不均衡,军事冲突越来越频繁。
比如发生在公元前13世纪左右的特洛伊战争,肯定并不像荷马史诗中描述的那样,源于美女海伦被拐,它很可能是一场争夺贸易线路控制权的战争。特洛伊的遗址在今天的土耳其的西北海滨,是黑海到爱琴海贸易路线的中转站。希腊半岛上的阿该亚人城邦,由于垂涎特洛伊的财富和贸易霸权,最终组织了一支联军,攻陷了特洛伊,并将它夷为平地。
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必然会影响到文化和意识形态,作者认为,随着海洋贸易和早期战争冲突的发展,不同于传统农业陆地国家的“海洋意识”,或者“海权意识”也就诞生了。如果拿书里出现的最早两个海权国家,雅典和迦太基为例,“海权意识”就意味着,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海洋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行为和决策中,都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作者总结说,雅典和迦太基,奠定了之后兴起的海权国家的四个特点,仿佛遗传基因一样。那么,这些特点到底是什么呢?
第一,海权国家以海洋贸易为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利用商品本身的高附加值或者价格波动来赚取利润。
雅典和迦太基都不追求粮食自给自足,而是靠进口,买来的粮食不仅自用,还囤积居奇,贱买贵卖,利用周边地区粮食价格波动赚差价。
反过来,雅典和迦太基的农业,更倾向于种植那些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比如橄榄,水果,葡萄等等。手工业也集中在那些当时的“高精尖”产业,比如金属工具,武器,珠宝贵金属加工等等。这种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和传统陆地大帝国,比如埃及,巴比伦,波斯和中国,是形成鲜明对比的。
第二,海权国家通常是濒临大海,人口不多的小国,对领土扩张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如果它看上了一块海外领土,那肯定是它能保护或者繁荣自己的海洋贸易。比如,西西里岛是迦太基重要的粮食进口产地,也是整个地中海贸易的一个关键中转港口,但迦太基对于征服西西里岛这样一个大岛并没有兴趣,它只是占据了西西里岛西面的一个小海岛,莫奇亚岛,面积还不到1平方公里。
第三,海权国家在军事力量上,重视海军,尤其不惜重金代价,要保持海军技术的领先和舰队的规模。因为海军,是用来威胁自己的敌对国家,保护自己海上贸易的核心力量。
第四,作者认为,海权国家的外交,是商业利益导向: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海权国家,在外交中热衷于见缝插针,搞形形色色的政治外交联盟,保障自己的利益,分化瓦解对手——尤其是那些热衷扩张领土,对自己财富虎视眈眈的大陆霸主国家。
威尼斯的发家史
以上我们了解了海权国家是如何诞生的,以及大致特点。那么接下来,我就为你拆解下,领土不大,人口有限的海权国家是如何利用这条独特的发展路径优势,以小搏大,成为一方霸主的。
海洋贸易和海军,是驱动海权国家前进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简单来说,贸易让海权国家有钱养活昂贵的海军,而海军,又能有效保护海权国家的领土和贸易。
在雅典、迦太基、威尼斯、荷兰和英国这五个书中出现的海权国家里,作者兰伯特在著名的意大利城邦威尼斯身上,费了不少笔墨,来作为一个经典案例解说。
根据野史传说,威尼斯最早的一批居民,是西罗马帝国崩溃时,逃到这里的难民。威尼斯的地理环境,简直可以用恶劣来形容,这里是一片沿海沼泽地,土地贫瘠,特产无非是海鱼和盐。但因为它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处于亚平宁半岛的东北部,就是地图上那只“靴子”的靴筒最上端的后面,是西欧和东方世界的交汇处。
威尼斯崛起的标志,就是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这一场绵延将近年的宗教战争,虽然引发了野蛮和血腥的征服,但也客观上打通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
十字军东征,首先带来了从西方到东方的大量人口流动。作为从西欧到中东行程的中转站,人口流动代表了旺盛的商业需求。
同时,威尼斯又是地中海优质木材的产地,所以它的造船工业蓬勃发展,让威尼斯变成了地中海上的航运巨头:威尼斯从欧洲其他地方输入羊毛,纺织成呢绒出口,又做粮食买卖。然后,威尼斯依靠地利,又成了地中海奴隶贸易的中转站,生意越做越大。
随着财富的聚集,威尼斯变成了发达的手工业城市,招徕了欧洲各地的能工巧匠,善于制造玻璃、金属器皿和兵器等高端产品。
这还不算,随着东西方交流的繁荣,香料,带给了威尼斯更多的财富。地中海,是胡椒,丁香,豆蔻等香料从东南亚沿海抵达欧洲的最后一站,威尼斯海军的舰队,就在这里为自己和其他国家的香料商船提供护航,收取高额保护费。香料抵达威尼斯后,就会面向来自欧洲各国的商人进行拍卖,价格比起原产地已经翻了20到30倍。
威尼斯历史上最值得夸耀的一件事,发生在年。当时参加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欧洲骑士,和威尼斯政府商量好,出资8万4千银马克,由威尼斯提供船只和后勤,准备去收复耶路撒冷。但是骑士们囊中羞涩,交了首付凑不出尾款,于是狡猾的威尼斯总督丹多洛就提出了一个建议:钱的事儿好说,干脆你们也别去耶路撒冷了,帮我去打击我们在生意上的死对头,拜占庭帝国吧,欠的债就一笔勾销。
这次改弦更张的十字军东征,帮助威尼斯挤垮了拜占庭帝国,让威尼斯成了地中海商业的霸主。
发达的贸易,背后就要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和制度来支持。你可能想不到,现代商业金融制度里的很多要素,都是在威尼斯这样的意大利沿海商业城市诞生的。举个简单的例子,英文里银行bank这个单词,来源是意大利语中的banco,就是意大利城市里,犹太人钱庄里高高的柜台。
早在十字军东征中,来自欧洲各个国家的军人和商人,拿着各国不同的货币,在威尼斯采购补给物资,前往东方。打完仗,做完买卖的军人和商人,从耶路撒冷带着战利品和利润又回来了。大批贵金属和货币带在身上又累赘,又危险。于是存款,鉴定,汇兑,借贷这些业务,应运而生。另外,风险奇高的海上贸易,又促使商人们合伙经营,平摊风险,由此诞生了股份制与保险业的雏形。
发展到后来,威尼斯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家公司:它的政府就是管理层和借贷方,全体公民就是董事会和债主。这是因为,威尼斯诞生了另一项天才的发明:公债——由政府发行,让全体市民和欧洲其他国家的投资者购买。
那么威尼斯通过这些买卖赚了多少钱呢?15世纪初,人口仅有10万多人的威尼斯共和国,它的年度总收入,为万杜卡特金币。大约等于今天的万美元,和当时的大明帝国相差不多,当时大明帝国人口约1亿,是威尼斯的倍。
这样一笔巨款中,大约有50万金币,被用于威尼斯的军事开支。威尼斯城里最恢宏的建筑之一,就叫“大军械库”:就是威尼斯兵工厂和造船厂的集合。根据记载,在威尼斯最强盛的15世纪,兵工厂里随时有25艘划桨风帆军舰待命,仓库里还有更多的船只部件。这里熟练的船厂工人,一两个小时就能组装好1条船。15世纪末,威尼斯海军的力量达到了顶峰,它的海军舰队包括52艘划桨帆船,28艘纯风帆帆船,数量碾压英法等欧洲大国。
威尼斯一手握着鼓鼓的钱袋子,一手是强大的舰队,通过在强大的西班牙,法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间左右逢源,作调停者和掮客,变成了地中海周边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您的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778.html